事業承載理想——宋美娟同志事跡

她,憑著堅定信念,深入生活,奔走基層,組織完成各種重大活動、事件的報道。她,堅守社會責任,高歌時代,激濁揚清,用行動對“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作出生動詮釋。她就是湖州廣電傳媒集團新聞中心副主任宋美娟。
宋美娟,1973年出生,中共黨員,主任編輯,現任湖州廣電傳媒集團新聞中心副主任。從記者、編輯到部門負責人,從經濟報道部、時政新聞部、新聞中心,一路走來,她始終堅守在新聞基層一線,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熱衷于新聞的改革與創新,充滿激情地實踐著新聞理想。
她主創的20多篇作品獲得省級以上(新聞獎、政府獎)獎項,其中一等獎13篇。
她創辦及策劃了《經視熱點》、《新聞60分》等近10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品牌欄目。
她策劃、組織參與了30多個跨越6個省、15個地市的社會公益活動,募集善款350多萬元,幫扶人數達數千人。
她所帶的團隊獲得省級、市級先進集體14個,先進個人30人。2011年,她所在的新聞中心獲全省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先進集體。她先后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志愿者、湖州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湖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第七屆、第八屆浙江飄萍獎候選人。
一、 讓新聞帶著露珠
“精品文章出基層,心懷敬畏、飽含深情地堅守基層一線,采寫的新聞作品才能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群眾心聲。”
多年來宋美娟雖然崗位在變,工作內容在變,但“接地氣”卻一直是她不變的追求。她始終堅持到基層去,到一線去,腳踏實地地去感受生活,掌握基層的新情況、新問題。
近年來,校車安全備受社會關注。宋美娟在采訪中了解到德清縣出資2000多萬元購買校車,她一邊深入采訪,一邊觀察思考。她發掘到德清是全國第一個實現學生接送城鄉全覆蓋,采寫的新聞熱切發出“希望我們全市乃至全國的學生都能坐上像德清這樣的最牛校車”的呼聲。
她在得到漁業部門要往太湖放流食藻魚的信息后,馬上意識到這個新聞的價值與環境保護、太湖治理、藍藻污染緊密相連,她立即帶上兩路記者趕到現場進行采訪。《千萬尾愛心“食藻魚”今起放流太湖》的消息當晚播出后,許多市民打進熱線認捐愛心食藻魚,短短幾天時間,湖州大地再次掀起認捐食藻魚的熱潮。
許多基層的經驗、做法、典型在她下企業、入農戶,深入基層的過程中被挖掘出來。專門幫農民工調解矛盾的吳美麗,對未成年犯罪人員進行關愛、教誨的法官媽媽賈建平以及平民警官馬長林等許多優秀的典型人物的報道都有她辛勤的汗水,都有她敏銳的智慧。
除了自己始終在基層外,多年來,宋美娟還帶著她的新聞團隊扎根基層。2011年8月“走轉改”新聞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她的團隊已建立基層聯系點60多個,推出“走轉改”報道510余篇。團隊中4名記者獲市“走轉改”先進個人。湖州廣電新聞中心還被評為2011年全省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先進集體。
辛勤耕耘結碩果。近年來,由宋美娟主創的《專車專營 德清校車實現城鄉全覆蓋》、《市校合作 花開美麗鄉村》等20多篇作品獲得省級以上新聞獎和政府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