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樹立精品理念,當好“釀酒師”
他精品意識強,有著釀酒師釀美酒一樣的執著。在做好宣傳的同時,他不忘提升自身新聞業務素養。至今他共計有30多篇(次)作品獲市級以上新聞獎。其中《吉利收購沃爾沃》獲得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他采寫的《民辦大學,中國教育的希望》等近百篇約8萬字新聞作品在人民日報、瞭望、浙江日報、今日浙江等國家級省級報刊上發表。
同時,他還不忘將新聞實踐加以總結提煉,上升為理論高度。自2007年以來,他平均每年在《中國記者》發表1篇論文,《提高黨報競爭力的“十個度》(2007年第6期),《和平時期的“戰爭訓練”》(2008年第6期),《見人見物見精神》(2009年第12期)。至今在《中國記者》、《新聞實踐》、《新聞在線》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
四、培養敬業精神,當好“老黃牛”
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十幾年如一日。經常休息日采訪,等候審稿至深夜,但他始終任勞任怨,樂當“全天候”記者。2008年10月6日深夜兩點,他趕赴溫嶺采訪火災;2009年大年三十,他還在700多米的高山上采訪抗冰雪的典型。
臺州是全國臺風登陸或影響最頻繁的地市之一,防臺抗臺是臺州記者最繁重、最艱苦的任務之一,也最能體現記者的敬業精神。每次防臺抗臺,作為記者,他始終沖在一線,采寫離臺風最近的新聞。2004年云娜臺風期間,眼鏡被吹走,人被吹得直搖晃,他還是堅持在一線采訪。他主持采訪部工作后,每次臺風來臨,一方面做好策劃,安排任務,另一方面又沖鋒在前,到最危險的地方采寫稿件。
五、抓好隊伍建設,當好 “領頭雁”
無論是當副總編,還是部主任,他特別注重人才培養,善抓隊伍建設。他重目標管理,更重過程管理,以此提高效率;他帶頭“走轉改”,堅持“三貼近”,把深入基層一線常態化;他要求記者做一個“社會活動家”,拓寬新聞來源渠道;他嚴以律己,也要求其他記者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恪守職業道德。集團還在采訪部成立了報社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記者工作室,目前,已成為鍛煉骨干記者的重要平臺。
經多年努力,采訪部記者已成為報社一支業務最過硬、最有戰斗力的記者隊伍。每年完成的稿件數量和作品獲獎次數均居報社前列。他擔任采訪部主任至今,共有7名記者已經成為報社中層及以上干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自2006年以來,采訪部已連續四年獲全市宣傳系統先進集體。他本人也先后獲市“兩年”先進個人、全市宣傳系統先進個人、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市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2011年8月,還被評為市級“創先爭優閃光言行”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