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動實踐對接十七大精神
嘉興日報"十七大精神點對點"系列報道的探索思考
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是當前各級黨報最重要的宣傳內容,不僅是一項必須完成的首位政治任務,也是黨報占領輿論主陣地、發揮權威性、影響讀者并感染讀者的重要著力點,它賦予黨報工作者神圣的政治使命和強烈的事業責任心。但如何使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更具"三貼近",贏得讀者的認同和喜愛?重大主題報道怎樣對待,怎樣做,追求怎樣的效果,是我們值得思考的。
一、以創新的事業激情投入十七大精神宣傳報道
重大主題報道宣傳近年來在各級黨報乃至各類都市報晚報媒體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和強調,從宣傳部到報社領導以及一線采編人員都反復強化這種意識,做大做強重大主題報道正是媒體提升影響力和思想高度的重要支撐點,將上面要傳達的"正確的話"如何轉化成廣大人民群眾"想聽的話",正是黨報工作者所要努力探索的。
在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上,按照地市媒體常規的做法,尤其是地市黨報往往會翻出上一屆全國黨代會的報道作為參考,并程度不一地比照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上級黨報的報道方式、規模、體例,來做好這一"規定動作",由此不免呈現這樣的工作狀態:因為重大,所以追求安全,以致顯得因循拘謹;因為程序性強,所以追求中規中矩而流于不動腦筋的偷懶;因為指令,所以單求完成落實而陷于任務觀點。往往按部就搬地報道市幾套班子中心組學習,以及各部委局、各縣市區的學習活動,巡禮似地逐一亮相,同時由于地市黨報版面規模的限制和報道篇幅的約束,一精簡一概括,往往就成了各部門各縣市區"表態式"報道,學習宣傳的內容得不到應有的深化,結合自身實踐的特色也無從體現,談認識大同小異,表態度難及實際,于是"重復的套話"、"正確的廢話"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
近年來媒體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各類都市報晚報快速發展,尤其網絡媒體的影響日益擴大,傳播形態多樣化,傳播渠道多元化,各種媒體追求著與受眾的互動,傳播效果得到空前的強化。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中,黨報對于重大主題報道不能墨守成規,模式和手法不能一成不變。更為直接引發創新激情的是十七大報告諸多的新精神、新提法,關乎發展關乎民生的亮點迭出,讓媒體從業者眼亮手癢,有著充分解讀的激情和表達的渴望。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在學習宣傳貫徹通知中分別明確提出,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著眼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而十七大精神的學習,通過媒體的宣傳正是一個切實地將學習的過程轉化為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過程,轉化為完善工作思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轉化為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各項工作過程。
嘉興日報在十七大召開前的會前報道中,推出了"喜迎十七大,展誕生地風采"的"嘉興十七個一"的系列報道,通過組織一次市民重點工程行的活動、一組群眾眼里的共產黨員、一種道德力量的感召,一位的哥眼中的城市成長等17篇報道,從市民視角、市民的互動參與中反映黨的十六大以來,嘉興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將嘉興的精彩亮點和新鮮氣象呈現出來,為十七大召開營造氛圍。會中則在及時、準確轉發新華社稿件的同時,在"第一時間"組織采寫嘉興的動態反應,富有感染力地報道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關注盛會的情景,并為嘉興的十七大代表胡娟英在一版上開設"黨代表博客",及時反映這位來自基層的十七大代表在參會期間每天的感受和心聲。
會后報道在組織好相關動態報道、理論評論專欄專版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十七大精神與嘉興實踐結合的"十七大精神點對點"系列報道上,從10月29日一版推出首篇報道,至11月底已刊發了16篇。這組報道每篇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十七大報告原點",一字不差地摘錄報告中的新提法、新精神,原原本本地介紹,為嘉興實踐確立理論的"原點"和權威的"標準點";第二部分是"嘉興對接點",講述嘉興先行探索以及發展中的難點突破,以嘉興實踐中的數據、事例、舉措、人物等來展開對接;第三部分是"未來展望點"或"未來突破點"、"嘉興創新點評",講述嘉興創新的意義,展望嘉興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這三部分共同組成了一種理論學習、新聞報道、新聞述評等多種文體結合的嶄新報道模式。
二、以十七大精神輝映"紅船精神",在生動實踐中尋找十七大精神的嘉興對接點
嘉興作為黨的誕生地和沿海改革開放發展的前沿之地,近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照十七精神的學習,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十七大報告中有些新的精神新的提法,已經在嘉興率先展開實踐,具有先行探索的意義;有些則為嘉興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和重點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更有的內容關注民生,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政策的福音和惠民舉措,講出了人民群眾"想聽的話"。正是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從3個方面尋找對接點。
1、在對接中尋找嘉興先行探索十七大精神的創新點
十七大報告對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而嘉興近年來推出的黨員"一員雙崗"制度(一員指全市共產黨員,雙崗指勤奮工作敬業崗、服務群眾奉獻崗)就在黨員的服務奉獻上做出了積極的嘗試,今年3月,浙江省委還將嘉興"一員雙崗"的成功實踐經驗,作為全省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寫入了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進行全面推廣。《"一員雙崗":永葆先進性的嘉興探索》一文在對比聯系中進行了報道。
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而嘉興通過數年的醞釀和積累,在今年10月1日推出了《嘉興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首推城鄉居民社保新政,在全國具有破冰的意義;十七大報告提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嘉興自2003年以來全市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鄉鎮、街道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100%,走在全國前列;此外,嘉興還積極打造全國城鄉一體化的先行之地、"無欠薪城市",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對照十七大報告的新提法、新精神,一個個嘉興先行探索、創新實踐的亮點被挖掘出來,于是就有了《全民社保:消除城鄉最后一道鴻溝》、《百萬城鄉居民受益新型合作醫療》、《無欠薪,一個城市夢想與現實的對接》、《小城鎮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動機"》等多篇報道。
2、在對接中尋找嘉興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的發展突破點
無庸諱言,嘉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對照十七大報告的新提法新要求,也存在發展中的難點與瓶頸,有待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十七大報告中出現了不少"一詞之差"的新提法新表述,如從"經濟增長"到"經濟發展"、從"可持續發展"到"永續發展"、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聯系到嘉興發展實際,作為一個"既無資源稟賦之優,也無環境容量之大"的城市,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保治污、節能減排等方面,嘉興當有緊迫的責任感和大力度舉措;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嘉興作為地處滬杭等大城市之間的中等城市,往往會成為不少人才落腳的"跳板",如何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有所大的突破,"引得進"還要"留得住",打響人才嘉興的品牌?在這些比對和思考中,推出了《永續發展:嘉興經濟的持久動力》、《嘉興人才流動由"逆差"變"順差"》等報道。
3、在對接中尋找十七大精神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展望點
十七大報告強化科學發展觀,提倡以人為本,積極改善民生,既體現關注民生之思,又大舉民生發展之策,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如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我們就請來嘉興學院教授解釋何為財產性收入,統計局的專家解讀2006年度嘉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財產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及與上年度相比的增長速度,讓嘉興市民了解到我們人均財產性收入增長速度快,但在總體收入中占比還不高,寄望市民強化自身的理財意識,政府和社會中介服務組織更進一步拓寬市民投資渠道,讓群眾的錢更能生錢更快生錢。十七大報告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縮小城鄉差別,解決"三農"問題帶來了政策利好,嘉興2006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952元,并連續3年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828元,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約為2:1,在全國處于領先之列,更多惠農政策的推行將使農民的經濟文化生活更為改善。在十七大報告政策導向解讀中,尋找到黨的大政方針與民生愿望的結合點,于是就有了《讓更多嘉興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城鄉一體化:讓農民享受更多城市文明》等報道。
三、以身邊人說身邊事,在故事與現場的講述中提升報道效果
如何將十七大精神學習宣傳這樣重大主題報道讓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取得良好的宣傳實效?將上面"要說的"變成下面"愿聽的",這就需要將主題宣傳與媒體傳播規律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我們黨報新聞從業者來進行"轉化",將宣傳轉化為新聞,將報告中的精神轉化成普通百姓聽得進、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就要求記者深入采訪現場,在現場講述新聞故事,為十七大精神在嘉興找到新聞的落腳點。
《讓更多嘉興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一文中,就選取了這樣兩則新聞故事:桐鄉市烏鎮白馬墩村1000多畝土地流轉給華莊生態農業園后,村民以土地入股獲取土地"紅利";嘉興經濟開發區嘉北街道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引進眾多服務、貿易性企業,而相關的居民以房租收入來分享了這一樓宇經濟帶來的實惠。在《"一員雙崗":永葆先進性的嘉興探索》中講述了嘉興對接中的三個事例:私營企業桐鄉天女集團的"黨員議事會"、南湖區七星鎮博山村58名黨員的"為民服務承諾"、海寧市財政局120多名黨員亮牌上崗創建"黨員示范窗口"。通過我們身邊的新聞主人公以及正在發生的新聞故事,鮮活生動地拉近我們報道與讀者的距離,讓我們的讀者獲得親切感、認同感,從而增強十七大精神主題宣傳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十七大精神學習宣傳,具有相當的理論性和嚴謹性,在追求生動可感的同時,還需要準確完整、富有針對性的解讀評說。為做好第三部分"未來展望點"、或"未來突破點"、"嘉興創新點評",嘉興日報特地從市委黨校、組織部、政研室、發改委、統計局等請來10多位專家和領導組成我們的理論后援團,請他們進行嘉興點評和未來展望,增強報道的權威性和報道的理論深度,經過他們深入淺出的講述,將十七大精神中的"大道理"化作讓讀者通俗易懂的內容。
此外,考慮到這組報道篇幅較長,每篇都在二三千字,較難配發照片,又特地設計了醒目的專欄報花,以大紅的黨旗輝映南湖紅船,視覺特征明顯,在版式上吸引讀者的注意。
正是由于這組報道富有創新的激情,將十七大精神植根嘉興生動實踐,展現了黨的誕生地獨特風采,文風活潑,生動形象,在推出后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高度關注和普遍好評,也獲得了省、市委宣傳部及中組部調研局有關領導的肯定。
(刊于2007年第12期《新聞實踐》,獲2007年度浙江新聞獎論文一等獎、中國報協黨報分會2007年度新聞論文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