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終念想
400多年過去了,一代代義烏兵后裔對故鄉的思念從未間斷,他們想方設法打聽家鄉的消息,甚至不遠千里到義烏來尋找先祖的蹤跡。
義烏市志編輯部副主編施章岳清楚地記得,早在1984年重修義烏縣志時,時任主編的吳世春先生就提起,東北那邊有人寫了一封信來,說自己是到北方修守長城的義烏兵后裔,請求幫忙尋找祖籍地。
張金龍也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有一位名叫曹哲(音)的老人曾經獨自來到義烏尋根,并且通過民政局找到了義烏曹村?墒,不知內情的曹村村民對此不以為意,最后,曹哲“很生氣地回去了”。
2001年,義烏啟動《義烏市志》編纂工作,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那些被忽略的蛛絲馬跡得到重視。2002年9月,義烏市志編輯部派遣張金龍、金善富前往北方實地調查,由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尋訪義烏兵后裔之旅。
大海撈針般的尋訪中,他們幸運地在最正確的地方遇見了最正確的人。在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的曹家房子村,他們找到了當時87歲的曹成惠。
曹成惠是當地出了名的有學問的人,做過幾十年的教師。在他的腦海里,孩提時代的一件小事始終揮之不去。
那是曹成惠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幾個老人在村口聊天,曹成惠剛好經過,其中一個叫曹萬方的大爺攔住他,問:“成惠,你知道咱們祖先的老家在哪兒嗎?”
曹成惠搖搖頭,說:“不知道。”
曹萬方嘆了口氣,告訴他:“咱們祖上是從浙江金華府義烏縣長嶺子村過來的,是來守邊的。”
曹成惠不以為然。1934年,19歲的他已經在村里小學教書了,有一天,他又遇到了曹萬方大爺。大爺招呼他過去,問:“成惠,你知道咱老祖宗的名字嗎?”
曹成惠搖搖頭,說:“不知道。”
曹大爺忽然激動起來,大聲喊道:“曹公!咱們的祖先叫曹公!曹公!”
曹成惠不理解那一天曹大爺為什么會這么生氣,但是,這兩次對話從此深深地烙在他的記憶深處。幾十年后,他退休回家,就開始一門心思地搜集有關祖先的史料,并整理成了一本被稱為《曹氏家譜》的小冊子,里面寫到當地的曹氏先祖曹瑞龍是從義烏長嶺子村過來的,還詳細地描述了幾乎與義烏一模一樣的清明祭祖習俗。
《曹氏家譜》讓張金龍和金善富如獲至寶,回到義烏后,他們馬上去后宅街道曹村打聽情況。村里老人告訴他們,曹村以前就叫長嶺子村。查閱村里的《稠巖曹氏家譜》,果然有“曹瑞隆(龍)”這個名字,但在他后面就斷了,說明其人確已外遷。
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由此打開了一個口子。
從那以后至今,義烏市志編輯部先后派出8個調查組前往河北、遼寧、北京和天津的長城沿線,尋訪“義烏村”,確認家族淵源。尤其是今年4月,義烏市多個部門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起完成了“重走義烏兵戍邊路”活動,搜集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實物,并與一大批義烏兵后裔掛上了鉤。
那一次回來后,義烏市志編輯部主編吳潮海心中久久難以平靜。義烏兵后裔們流露出來的渴望回老家尋根訪祖的迫切心情,讓他寢食難安。
2010年8月21日,在義烏市志編輯部的組織下,陳慶奎、張鶴珊、王歡生、葉慶海、龔玉泉、駱瑞豐、許國華、吳玉久等11名義烏兵后裔來到了義烏,來到了這片他們祖祖輩輩念叨了幾百年的故土。
同宗同脈的幾個村莊以最高禮遇來迎接這些歸來的游子,鑼鼓、鞭炮、煙花、紅燈籠……像過年一樣熱鬧。人們看著這一張張陌生又親切的臉,聆聽他們濃重的北方口音,細細品味其中是否有吳儂軟語的痕跡?來自長城腳下的這群鄉民,正是故鄉日夜惦念的兒女!
佛堂鎮倍磊村隆重地把村里陳氏宗祠平常緊閉的正中大門打開,歡迎來自董家口村的后裔陳慶奎。祭祖后,村里還把剛修好的《陳氏宗譜》贈送給他。
曹成惠的孫子曹長鶴也來了。在曹村,數百名男女老少到村口夾道歡迎他的到來,用鮮花、鞭炮和秧歌將他迎進村里的宗祠……
幾天后,回到曹家房子村的曹長鶴向爺爺詳細地描述了返鄉尋根的每個細節,又把自己拍的曹村角角落落的照片指給他看。曹成惠邊看邊笑,最后吩咐孫子:“要把照片保存好,作永久的紀念!”
11月3日,在曹家房子,我見到了95歲的曹成惠大爺。老人斜靠在炕上抽煙,見到我們,吃力地支起身子。聽說是金華義烏來的客人,老人的眼睛里閃現出興奮的光芒。因為聽力不好,我把話寫在本子上遞給他看:
“曹大爺,想回義烏老家看看嗎?”
老人直直地盯著我,顫巍巍地說:“想……可是你看我,回不去啦……”
這,也許就是那些長城腳下的先祖們,生命的最終念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