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不早了,洗洗睡吧。”2009年1月,《新聞深呼吸》剛開播的時候,評論員舒中勝用了這樣一句結束語。有人覺得新鮮,有人覺得不能接受。讓人始料不及的是,不到一年,這句話就開始深入人心。作為一個普通話并不標準的評論員,一句結束語引發了這樣的效應,這是比較難得少見的。《新聞深呼吸》開辦第二年,該節目就榮獲浙江廣播電視新聞獎優秀欄目獎。節目中倡導的善意、理性、建設性的價值觀得到了認同,引發了共鳴。《新聞深呼吸》的成功帶有評論員很深的烙印,也體現了舒中勝作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的能力與才干。
舒中勝,男,1963年12月生,浙江衢州人,中共黨員,高級記者,現任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電視經濟生活頻道新聞部主任。該同志于1996年進入浙江有線電視臺從事新聞采編工作,歷任欄目制片人、新聞部副主任、主任。2008年1月起擔任新聞部主任至今。該同志的主要業績是:
一、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打造了一檔優秀專題欄目
2001年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成立之后,舒中勝競聘擔任電視經濟生活頻道《給你說法》欄目制片人。五年時間里,《給你說法》從一個周播節目發展為日播節目,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效果,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在全國法制節目評獎中,該欄目先后獲得長片一等獎、短片一等獎、特別節目一等獎等并被評為“2004年度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獎優秀欄目獎”。
二、精于策劃,強于評論,形成了個性化的新聞編排風格
《經視新聞》是浙江廣電集團10大電視品牌欄目之一。它的節目理念是“時政新聞民生化,民生新聞公共化”,致力于“公共新聞”的目標追求,著力打造公共話語平臺。擔任責編期間,舒中勝努力讓《經視新聞》的編排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串編動靜結合、長短間隔;導語簡潔、有懸念;每條新聞都有長短不同的編后;評論留有思考的余地,追求人文關懷。擔任副主任、主任后,致力于打造《經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強化深度調查,強化新聞子欄目“新聞追擊令”的報道策劃和組織;堅持做事件新聞而非現象新聞;在一樣的新聞事件中選擇不一樣的角度;確定出鏡記者的出鏡風格;尋求對重大公共政策進行電視化的解讀形式。經過幾年探索,《經視新聞》日臻成熟。
三、思路清晰,組織得當,在“大事件”報道上表現出了強烈的新聞敏感
2008年1月被聘任為新聞部主任后,經歷或見證了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黨的十七大、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等諸多大事。作為新聞部帶頭人,先后策劃組織了《震痛出光芒》《轉型升級進行時》《跨坎沖關》《浙商在行動》等主題報道,其中系列新聞述評《震痛出光芒》從災難中一個個感人的事例中挖掘出了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省委宣傳部第860期《新聞閱評動態》給予的評價是:“顯示了電視媒體少有的深度與厚度”;是“新聞媒體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貫穿到宣傳報道的成功例子”。
四、大膽創新,超越自我,在電視形式上不斷實現突破
電視需要創新,需要自我超越。多年來,從移動微波直播到3G技術在直播中的運用,從新浪播客的推出到博客、微博,《經視新聞》因技術的不斷運用變得更快更深更鮮活。
五、主動把關,注重方法,在輿論監督方面講究藝術和效果
新聞報道期待“轟動效應”,但一味地追求轟動效應,效果往往并不能達到最佳。2004年在準備《直通三一五》特別節目時發現,杭州中小學生在學校里飲用的“三點水牌”飲用水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這個節目當時如果播出,轟動是必然的,但25萬名學生的家長必然也會群情激憤。仔細權衡利弊后最終放棄了這期節目的公開播出,而是以內參的形式進行上報。該內參也獲得了當年的“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獎內參一等獎”。2009年汛期到來時,新聞報道“錢塘江上游婺江流域農業污染嚴重,汛期來臨將嚴重影響下游水質”引起了省委書記趙洪祝的重視并在專門稿件上批示。
六、精耕細作,善意引導,《新聞深呼吸》迅速走紅
2009年,頻道新創了新聞評論節目《新聞深呼吸》。作為新聞部主任,同時兼任了《新聞深呼吸》的評論員,每天泡在工作中的時間都在13個小時左右。在評論中提出了善意、理性、建設性的價值觀,節目在短時間內就引起了較大反響,收視率穩居同時段之首。細膩的觀察、獨到的見解、犀利的觀點影響到了越來越多的有影響力的人。在《新周刊》的“2010中國電視榜”中,《新聞深呼吸》被提名為“最佳時評節目”;舒中勝被提名為“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同獲提名的是白巖松、柴靜、郎咸平、歐陽夏丹。2010年,該欄目榮獲“浙江廣播電視新聞獎優秀欄目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