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謝凱路開始洗衣服,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刻——第一次洗衣服。
(謝凱路以前有沒有啊,在家里洗過衣服?)
以前沒有。
(第一次洗?)
有時候媽媽洗的時候,我看著學。
(自己又沒有動手啊?)
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自己洗過。
70多年前,紅軍為了粉碎蔣介石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2萬5千里長征。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別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紅軍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2萬余里,縱橫11個省,勝利到達陜北。
江鋒:今天大家出發的這個地方,也很有紀念意義。那邊有塊牌子,叫做前方村戰斗紀念碑。再往上走就有一個戰斗紀念碑。1944年的時候,這里發生過一場戰斗,新四軍戰士有98人犧牲。今天我們真的可以說是踏著烈士的足跡,尋找這條紅色的路。
踏著夜幕,隊員們出發了。山里的夜特別的黑。幾只微弱的手電筒勉強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年紀最小的謝凱路被安排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記者:拎拎你的包。重吧?
謝凱路:還好。
記者:比你書包重嗎?你的書包有這個重嗎?
謝凱路:沒有。
凌晨5點,天色微明。天上的大眼似乎在告訴我們嶄新一天的開始。大地萬物復蘇了。隊員們已經在路上徒步走了一個多小時。不知不覺,隊伍早已離開了余姚,到了紹興上虞境內。該讓隊員們休息一下,補充點能量了。一盒牛奶,兩個大餅,這就是隊員們的早餐了。
劉青春今年12歲,1年前剛從四川老家來到寧波,是只不折不扣的小候鳥,長期不規律的飲食,讓她患上了慢性胃病。前一天晚上,她的老毛病又犯了,正是在隊友們的幫助下,她才勉強踏上了今天的行軍路。
劉青春:衣服是韓佳辰幫我洗好的,然后衣架沒有了,是她們幫我空出來的。韓佳辰,謝謝你!
韓佳辰:沒關系,這是應該的。
記者:那你不幫助她洗也沒關系的,因為你自己也很累了。
韓佳辰:因為我們都是一個宿舍的人嘛。大家應該團結起來。
經過短暫的休整,隊員們又重新集結,準備出發了。
教練:我們接下來將進行急行軍。路上注意安全,出發。
謝凱路這個小家伙一下子跑到了隊伍的最前面,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想的吧。
記者:謝凱路,跑這么快干嘛?
謝凱路:沒什么,只是不想讓他們追上嘛。星火隊全部人到了,三五隊我一個人還沒到,那不就丟臉了。克晕揖筒荒芘苈
早上六點半,太陽出來了,氣溫很快隨之升高。孩子們將面臨熾熱的陽光和高溫的雙重考驗。隊員間體力間的差別開始顯現。隊伍被越拉越長,有人開始掉隊了。不過,每當我們的鏡頭對準誰,誰就會馬上迎頭趕上。應為誰都不想成為我們的采訪對象。誰都不想成為落在最后的那一個。
隊員:老師,他走不動了。
就在我們關注其他隊員的時候,謝凱路這邊發生了狀況。
記者:你為什么哭了?
謝凱路:我要媽媽。
記者:你想媽媽啊,但是你之前已經答應我們不想了,要把這個事情好好完成給媽媽一個驚喜的啊。
謝凱路:我現在實在呆不住了,我想媽媽。
記者:潘圣益,為什么謝凱路今天一直緊緊拉住你的手?
潘圣益:因為今天上午隊長很忙的時候,我在幫他照顧她。然后他就拉著我不放了。
記者:你想想他為什么拉住你不放?
潘圣益:有可能最近兩天,隊長比較忙的時候,都是我在照顧他,所以他有可能跟我有感情了。
雖然想媽媽的時候會哭鼻子,雖然很粘人,但是這也表現了謝凱路內心最樸素的感情。那就是誰對他好,誰照顧他,他就跟著誰,他也同樣跟他好。
早上4點半,孩子們來到了四明湖邊,晨間的湖景是如此的美麗,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而行色匆匆的孩子們卻無暇駐足欣賞。艱苦長征路差不多走了一半,隊員們的體力開始透支了,為了給落在后邊的隊員減輕負擔,一些大隊員紛紛背起了兩個行囊。
王致賢:已經落在最后一個了,已經落得很遠了。我看他背著一個包很重的樣子嘛。然后我就想幫他背。
記者:是你主動想幫他背的嗎?
王致賢:對,因為這個包很重嘛。
記者:累嗎?
徐伽勒:還好吧,一般般。反正幫隊友一把。
記者:你還撐得下去嗎?
謝凱路:明天就回家了啊。
記者:明天晚上才能回家啊。
謝凱路:啊。(哭)
記者:我第一天就跟你說過,明天晚上才能回家啊。你還撐得下去嗎?
謝凱路:撐不下去。晚上幾點。
看來夏令營對謝凱路來說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它既想在夏令營里好好的表現,得到鍛煉。又想早點脫離苦海,回到媽媽的身邊。于是,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表現得那么的矛盾。
陳汗鈺:他背他,然后我在前邊保護他。
記者:你有沒有嫌他?嫌他是個累贅?
潘圣益:有一點點。
記者:照顧人的感覺以前體驗過嗎?
潘圣益:沒有。
記者:好嗎?
潘圣益:不好。
記者:照顧人感覺不好?
潘圣益:嗯,很累。
在潘圣益和陳汗鈺的幫助下,謝凱路又前進了幾百米,但是別人的幫助總是有限的,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漸漸地,謝凱路又被大部隊拉開了。
謝凱路:我想早點回家。
記者:那哭有什么用?哭能把媽媽變出來嗎?變到這里。你走嘛,走過去,這個鐘,手表,一圈一圈地轉,轉到明天六點半就可以回家了。你媽媽每天看到你這樣哭,她會高興嗎?你覺得。
謝凱路:會的。
記者:會啊?
謝凱路:會啊。媽媽很愛我的。
記者:對啊,她很愛你才送你來這里啊。她很愛你才送你來這里啊。他想讓你變得更堅強一點。
謝凱路:她只要我在她身邊,或者沒有離開她,她就高興。
記者:哪怕你是個廢物她也高興?你這樣每天都在她身邊,就是個廢物,什么也不會做,她也很高興,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謝凱路:不是。
記者:那就好了嘛。你現在就在鍛煉自己嘛!
上午九點半,孩子們終于到了艱苦長征路的終點——余姚梁弄烈士陵園。歷時六個小時,行程15公里。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頑強與堅持,也看到了隊員們的團結和奉獻,帶病堅持的劉青春,樂于助人的潘圣益,當然還有在汗水與淚水交織中完成任務的謝凱路,讓我們記住這些面孔,記住為團隊、為他人、為自己而付出的努力。行軍的路程雖然只有短短的15公里,但是艱苦長征一小步,人生成長一大步。希望孩子們能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
營員感受
我參加了這個夏令營,我覺得紅色精神,它并不只是教科書里面的那幾個人物了。我們生活中那些好的品質就是紅色精神。
堅強,第二條是要有勇氣,第三條是要有團隊精神。
比如說堅持,比如說奉獻,這些我覺得其實也都是紅色精神。
紅色精神看似離我們很遙遠,都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但其實我們身邊都存在這種紅色精神,一定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去理解,繼承這種紅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