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中綻放
——麗水交通廣播葉森同志事跡

一位酷愛廣播新聞事業的女記者,她曾因工作過度勞累,導致突發性昏厥而住院;她隱忍著父親去世的悲痛,毅然奔忙在麗水交通廣播開播的籌備之路上;她在女兒出生不到2個月時,毫不猶豫地投入了首檔麗水交通廣播新聞節目的開播……在從事廣播新聞工作的18年中,她的足跡遍布綠谷大地,浙西南海拔最高的慶元百山祖、深山里的鄭地鄉中心希望小學、窗明幾凈的現代化艾萊依工廠內、悠然若桃源的舉水鄉月山村里、萬眾矚目的上海世博園內……有新聞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她寫下了大量新聞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她就是麗水交通廣播“元老級”女記者葉森。
獲得榮譽
《發生在縉云擦鞋匠身邊的故事》榮獲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三等獎、浙江新聞獎一等獎、浙江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我國農村金融改革麗水率先試點 37.2萬戶農民得實惠》榮獲2012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浙江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四代世博情》、《走進月山春晚》分別榮獲2008、2010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浙江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總理的心愿》、《賣炭翁異國傳技破解非洲國家環保難題》、《牡丹花開》、《湯顯祖的世界之旅》、《同一片藍天下》等分別榮獲浙江省新聞獎二等獎、浙江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三等獎。同時,榮獲市級新聞獎項多個。
多次榮獲“麗水市名記者、名編輯”稱號。
論文發表
她撰寫的《關于交通廣播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關于隱性彩訪的思考》發表于《麗水學院學報》。《大報小型化改革意味著什么》發表于《當代傳播》,后該論文被《新聞與傳播》轉載。《從“記者在現場”看廣播優勢重現》、《淺議地方交通廣播新聞的努力方向》、《芻議車禍新聞報道》等論文發表在《科技傳播》、《中國科技博覽》。
堅守中綻放
廣播是一種終生的職業,需要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和一份始終如一的熱愛。廣播是一種境界、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信仰和責任。十八年來,葉森默默堅守在山區廣播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十八年如一日地活躍在一線的廣播新聞隊伍中!工作著、寂寞著、堅守著、蛻變著、快樂著。
激情燃燒的選擇
1995年,20歲的她從浙江教育學院計算機系畢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葉森選擇了加入麗水廣播。
這就是激情燃燒的葉森,熱愛廣播,青春韶華在麗水廣播事業中悄悄消逝,但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卻給了葉森最好的時光注釋。她曾是夜間談心節目主持人、曾連夜蹲點守候在采訪對象家中、也曾為吃不飽飯、光腳走路4個小時去上學的學生流過淚。
她多次參與了麗水廣播歷史上的大型活動和新聞事件。“改革巨人——我們的鄧小平”、“畬山風進京”、“火車開進深山里”、“聲音的力量——廣播十年大型聽友會系列活動”、“金麗溫高速公路通車、兩龍高速公路通車新聞直播活動”、“十佳文明出租車”評比、“愛心中秋——獻給鄭地鄉希望小學的貧困生”的公益行動、“十大不文明駕駛行為評比活動”、“同一片藍天下——麗水嘉興大型愛心公益活動——走進老竹中心學校”等等活動。尤其是以中秋、愛心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她每年都會抓住外出采訪時挖掘的一些新聞事件中的弱勢群體作為主題,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為他們發起愛心活動。
葉森一直深感幸運,為她自己在最好的年華躍入實現自己夢想的舞臺。作為記者,她堅信所從事的不是普通的工作,更不僅僅是一個謀生的“飯碗”;在她的內心深處,是一種超越“謀生”的熱愛!
堅守中蛻變
棄理從文的葉森,一直都沒有忘記學習。從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士學位再到新聞學碩士學位,她不斷前行。她是目前麗水新聞從業人員中首位獲得在職碩士學位的廣播女記者。
2006年,原麗水人民廣播電臺和麗水電視臺合并,成立麗水廣播電視總臺。葉森受命組建麗水交通廣播史上首檔交通廣播新聞節目《麗水交廣新聞》。當時,人員只有她和一名實習生,每天要完成一檔長達十五分鐘的交通新聞采、編工作。任務繁重,可她二話沒說就著手聯絡。通過與麗水市交警支隊、各交通行業以及各縣市相關部門的多次聯絡,一支通訊員隊伍迅速組建完畢。
專業的交通廣播新聞,追求的是交通信息的權威發布;切實從廣度、深度上增強《麗水交廣新聞》的信息量和新聞質量。同時,她還立足本地交通生活,創辦了兩檔麗水人自己的交通新聞互動節目——《高峰崗連線》、《高速據交警熱線》。由此,彌補了麗水交通廣播一直沒有自己專業交通新聞板塊節目的空白。她負責采編的《麗水交廣新聞》也多次被評為“名欄目”。
蛻變中綻放
2007年、2008年麗水連續經歷冰雪災害,而她義無反顧地沖在了冰天雪地的路面上。她策劃的新聞特別節目“冰雪在路上 溫暖出行”為當時麗水社會各界抗擊冰雪災害的行動帶來了巨大的信息傳達空間。停水、停電,道路中斷、路面大量積雪,尤其是農村公路;已經是“與世隔絕”的村莊,卻因為麗水交通廣播的特別節目而聽到了黨和政府的聲音。感受到黨和政府關愛的農民兄弟們,很快就積極投身到生產自救當中。
2008年6月2日,麗水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汶川地震災區的傷員們!如何引導麗水人民去關愛這些受災后脆弱的心靈呢?葉森精心策劃,開辟新聞專欄《情系災區 大愛有聲——我們在行動》。及時向市民公布了來麗傷員的交通路線,呼吁市民首先給傷員讓出一條生命線——“早一秒到達 多一份安心”!其次,她利用媒體人特有的資源優勢,聯合企業為傷員們送上了非常實用的“愛心廣播”;緊接著,她又在節目中招募能說四川話的志愿者,為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橋梁。
新聞的責任在這樣的時刻顯得特別有意義。因為面對災難,記者必須做些什么。作為奮戰一線的廣播記者,葉森一直堅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
如今正是網絡興起、微博、微信滿天飛的時代,傳統的廣播媒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作為新時代的廣播新聞人,只有無限發揮自己的新聞潛力,始終以“百分之百”對廣播的熱情鼓舞自己,才能在廣播新聞事業的堅守中執著地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