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趙洪祝高度肯定防臺抗臺報道
8月4日至8月10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廣電集團和全省各地新聞單位全力推出抗擊臺風“海葵”報道,各媒體記者傾巢出動,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走轉改”歷練,刊播了一批氣勢磅礴、生動鮮活的一線報道,凸顯了全省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的成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充分肯定全省新聞單位“及早謀劃,精心組織,深入一線采訪,濃墨重彩報道,為抗臺工作營造了濃厚氛圍,發揮了傳遞信息,普及知識,宣傳典型,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
根據臺風“海葵”將正面襲擊浙江的預報,浙江兩大傳媒集團各媒體在省委宣傳部、集團黨委的統一部署和指揮下,各路精兵強將深入一線,冒著危險采訪,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迎戰“海葵”的防臺抗臺交響曲。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海葵”來臨之前,浙江日報編委會高度重視,要求全力做好防臺抗臺報道,并連續2天召開防臺報道專題會議。圍繞防臺抗臺主題展開連續報道,重點關注全省各地群眾大轉移、各地防御臺風的科學舉措、各地抗擊臺風搶險救災的現場、狂風暴雨中的民生及人間溫情故事等選題,各采編部門記者深入防臺抗臺一線采寫,紛紛發回現場報道。8月7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全力以赴防御臺風“海葵”》報道及2個整版報道;8月8日至10日,《浙江日報》推出“決戰強臺風‘海葵’”特別報道,制作統一報眉,以14個整版和一個打通版的規模,做好防臺抗臺報道,刊發《全省緊急動員 全力以赴防臺》、《全面打響防臺風決戰》、《關鍵時刻絕不松懈 誓奪抗臺斗爭勝利》等文章及4篇本報評論員文章《群眾安全重于泰山》、《防臺抗災 壓倒一切》、《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鼓足信心 重建家園》,充分報道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學防御、有力指揮、以人為本的決心和舉措,充分反映廣大干部群眾堅守崗位、盡心盡責的精神和行動。
8月4日“蘇拉”與浙江擦肩而過,時隔一天,《錢江晚報》6日再度投入抗擊臺風“海葵”報道中。面對“海葵”來襲,晚報繃緊報道弦,投入充分采訪力量。從當日起至“海葵”離開浙江境內,晚報每天通過報紙、微博,動態播報“海葵”路徑、風力,提醒民眾應注意的事項,提醒在先,預防在先,盡可能擴大宣傳面。6日,晚報頭版頭條《“海葵”觸角伸來,風再起》,并用一整版的規模報道了海葵的動向,發出預警,抗擊海葵的報道戰役由此打響。晚報迅速進入臺風預警的緊急新聞狀態,調集記者開始在鐵路、河道、城管、西湖景區等各條線上排摸了解抗臺信息。7日,晚報以4個版的規模報道“海葵”即將正面撲向我省。發出大風大雨警報,播報各地政府積極抗臺舉措。晚報杭州新聞部召集所有記者留守,準備隨時出擊。除了天氣信息和臺風動向外,迅速組織各路記者進行各方抗臺防臺資訊整理。與此同時,浙江新聞部派出了20多名文字及攝影記者奔赴各地,在象山、寧海、寧波市區和三門、溫嶺各地駐守,在一線跟蹤報道臺風動向及各地黨政軍民合力抗臺的感人場面。8日“海葵”正面登陸浙江象山。8日、9日兩天,晚報分別推出了10個版和13個版的“決戰海葵”特別報道。報道內容精彩豐富,貼心實用:一線抗臺記者徹夜駐守,親歷抗臺,記錄下政府、軍民團結一心,防風防災的感人畫面;微博與報紙相結合,臺風動態信息及時報道;充分向市民提供服務信息,方便出行;此外,晚報還加深了臺風報道的深度,從與杭州1988年8月8日臺風的對比和回憶入手,深刻挖掘了杭州此次“輕傷”背后城市應急機制的提升和抗臺理念的更新。10日,晚報繼續推出6個版的特別報道,持續報道臺風資訊外,通過救援現場報道、親歷記者感悟等形式,捕捉到風災中浙江人的閃光點與正能量。
從8月5日臺風“海葵”開始逼近,《今日早報》就推出了迎戰臺風“海葵”特別報道,動員了近20名記者,結合“走轉改”活動,分兵多路,深入一線,跟蹤采訪各地抗臺舉措,真實記錄一線防臺救災人員的實際工作和點滴故事。截至8月9日,《今日早報》刊登了18個版的抗擊臺風“海葵”報道。從報道內容和稿件組成情況來看,主要呈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注重科普性。在每天的報道中,都有一個固定的版面,對“海葵”最新走勢和強度變化進行介紹。在這一組報道中,早報特地介紹了臺風變化的眾多科學知識,并向權威部門了解相關數據,將“海葵”與8807臺風和2007年“羅莎”進行了對比。報道這些內容,一方面是讓廣大讀者、市民了解更多有關臺風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讓市民們對“海葵”的破壞性和危險性引起足夠的重視。二是體現服務性。在《今日早報》17個版的報道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版面是介紹相關防臺知識的,其中特別突出普通市民自身安全防范知識和航空、鐵路、高速等出行信息。早報梳理了諸如臺風天該做、不該做的事情的實用信息,還制作了一張表格,詳細刊登了杭州市相關部門發布的杭州市區19個重要積水點;“海葵”來臨后,還及時刊登航班、動車、快客等取消情況以及恢復情況,將最新的信息告訴讀者。三是突出親歷感。8月6日一早,早報就派出4路記者趕赴寧波、臺州等沿海防臺抗臺一線。除了一方面報道各地積極進行的防臺抗臺措施,早報記者還實地跟蹤采訪漁民轉移、搶修海塘、救援被困人員等突發事件,用白描手法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突出了現場感。
面對臺風突襲,浙江在線新聞中心推出原創報道《浙江全力抗擊臺風“海葵”》。多路記者深入抗臺一線報道,從登陸點、受災點、防汛指揮部等地發回大量圖文、視頻稿件,第一時間報道了臺風在浙江的影響,及時反映了浙江各地全力防臺抗臺和及時開展災后自救的舉措。
浙江廣電集團
面對“海葵”正面襲擊我省,浙江廣電集團統籌整合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媒體資源,首次采取“集團軍作戰”的報道模式,以浙江衛視、浙江之聲為龍頭,派遣260多名采編播人員和6輛衛星直播車深入前線,成功實現6個省級電視頻道連續8小時的“大容量”并機直播,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集聚宣傳聲勢,在臺風“海葵”報道中發揮了主流媒體的輿論主導作用。
一、強化喉舌意識,及時傳達省委省政府權威聲音。
臺風“海葵”的預警信息發布后,浙江廣電集團立即啟動臺風報道預案,集團編委會連續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周密安排報道工作,分派多路記者奔赴抗臺一線和省防指等核心部門。臺風登陸前夕,《浙江新聞聯播》、《浙廣早新聞》等主要新聞欄目及時播出《全面打響防臺風決戰,趙洪祝、夏寶龍、李強等赴省防指指揮》、《“海葵”加強為強臺風,浙江啟動防臺風一級應急響應》等報道,第一時間傳達省委防臺抗臺的決策指令;臺風登陸后,浙江衛視、浙江之聲分別推出《直擊“海葵”》特別報道,第一時間播報臺風行進的動態消息,及時反映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開展防臺抗臺工作的情況;臺風過境后,兩大主頻道立即播發《省領導趙洪祝、夏寶龍、李強等兩次赴省防指指揮抗臺搶險救災》等新聞,第一時間報道省委主要領導“關鍵時刻絕不松懈,誓奪抗臺斗爭勝利”的權威聲音,充分發揮了喉舌作用,有力引導了主流輿論,為我省上下做好防臺抗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 編輯: 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