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光影講故事 兒子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爸爸:常鋒,58歲,溫州首屆十大杰出攝影家
兒子:常識,30歲,中國獨立設計師、上海銳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
“他數十年堅持將鏡頭對準身邊的美好,挖掘一處又一處本土的風景。”這是在2015年由中共溫州市宣傳部主辦的“溫州十佳攝影師”頒獎會上,主辦方給常鋒的頒獎詞。
常鋒的鏡頭總是有著獨特的視覺,用光影講故事。他的攝影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如《水墨漁家》獲第55屆斯里蘭卡國際攝影展金獎、2010年美國攝影學會PSA金獎;2003年《夢荷》入選中國第十屆國際攝影藝術展;《清波曉霧放漁歌》入選中國第十四屆國際攝影藝術展……但他一直記得他在1981年創作的作品。
當時他在《浙南日報》(現《溫州日報》)要聞部當記者。那時如果要刊登新華社的照片,需要新華社從北京通過中國郵政把照片寄到溫州,需要一周時間。1981年11月16日,正是中國女排參加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決賽的時間。常鋒就想,何不拍下轉播的電視畫面?但當時的電視每秒播放的畫面數是24幀,照相機的快門速度如果高于或者低于這個標準,畫面都不完整。經過一點點摸索,他獨創了特殊的拍攝手法,最終以每秒15幀的速度,順利拍下女排奪冠的精彩瞬間,刊登在第二天的《浙南日報》一版上,這幅作品也被評為當年溫州市的最佳新聞圖片獎。
作為父親,常鋒用愛心、耐心培養兒子常識,在兒子七八歲的時候,就送他到知名書法家林劍丹那里學書法。如今,常識就是他生活中最滿意的“作品”。常識畢業于世界四大設計名校之一帕森斯設計學校,畢業后回國創業,成為中國獨立設計師,推出自己的設計師品牌Nosense;2018年,他上榜“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常識的個人品牌NOSENSE的logo,是個小男孩的卡通形象,來自于他五六歲的時候,常鋒為他在公園門口拍攝的照片。“男孩、童年”是NOSENSE自創立至今始終不變的靈感來源,有著他對美好童年的追憶。
作者:記者 胡海珍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