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衛視《“中國好時節”春分篇》:一場“與時偕行“的文明禮贊
“二十四節氣,是屬于中國人的時間和生命哲學”,3月20日晚,浙江衛視“中國好時節”系列晚會由春分篇開啟,并實現與新華網聯動首播。本臺表演走出傳統舞臺、走進浙江的綠水青山,讓節氣文化在自然中甦醒,仿佛一幅宋韻傳承的美好畫卷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
融入自然 重現節氣中的智慧與浪漫
浙江衛視金典《“中國好時節”春分篇》分為三大章節,第一章“對稱、和諧”用柔韌曼妙的《春茶意暖》、正氣浩然的《劍器近》講述春分“陰陽相衡”的和諧,第二章“綻放”用《盼春織》的杭羅文化、《晴春蝶戲》的越劇文化、《聽見江南》的青瓷文化、《千手觀音》的春祭文化呈現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第三章“希望”用實景群舞《海絲新語》、歌曲《相信》表達新時代背景下的蓬勃發展。
《“中國好時節”春分篇》成功斬獲CSM64城收視率1.629同時段第一的收視成績,在全網7個社交平臺獲得熱搜28個,全平臺主話題閱讀量近2億,微博討論次數超2.8萬,抖音平臺視頻總播放量超812.7萬,總點贊量超3.8萬等。#中國好時節宋韻氛圍感拉滿#、#千手觀音音樂一響DNA就動了#、#春茶意暖舞蹈演員是龍井茶本茶吧#、#蔡程昱相信舞臺帶你夢回宋朝#等話題迅速引發全網熱議,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
晚會提取了中國宋代簡約雅致的視覺風格,在內容上囊括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龍井春茶、杭羅織錦、越劇戲曲、青瓷器樂、龍泉劍氣、海上絲路等,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敬畏自然、與時偕行和家國情懷。“真的感覺忽略節氣之美很久了, 小時候,爺爺在春分帶我出去放風箏”,有觀眾在社交平臺寫下了這樣的感觸。
回歸自然 重拾中國人的節氣儀式感
晚會用《春分無限》為序,講述不離手機的現代青年意外走入自然春色的奇妙經歷,引入“把節氣過成節”的主題概念。節目的九大背景,全部遵循了節氣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的創作原則,拋卻華麗的燈光特效,天然實景拍攝和簡約低碳舞美,盡最大可能展現節氣文化的天然之美、中華文化的留白之美。晚會也因此收到了觀眾的極高評價:“浙江衛視這臺晚會的審美絕了,希望還能看到系列晚會”。
農事養生、美食茶飲、旅行活動,從古代農耕文明到現代科技文明,24節氣一直滲透在中國人衣食住行的每一處,這是“固執”的中國人關于“傳承”的浪漫。“我們發揚傳統文化,不能忘記節氣,希望在夏、秋、冬各自有一場晚會,從春分開始,讓節氣深耕到觀眾心中,把節氣過成節”,春分晚會主創人員如是說道。用一臺晚會做引,喚醒觀眾的節氣儀式感,讓觀眾再次看到歐陽修筆下“四時之景不同”,再次發出“而樂亦無窮也”的美好感慨,真切體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可謂不是一種全新的中國式浪漫。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與自然之間最浪漫的紀念日”。通過節目的塑造、表現手段的創新讓中國觀眾重新回歸到屬于自己的浪漫節點,讓年輕人喜愛和接受節氣和宋韻文化的深厚底蘊,是浙江衛視身為國內頭部文化窗口義不容辭的責任。從《萬里走單騎》到《還有詩和遠方》再到《中國好時節》,浙江衛視深耕傳統文化領域,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展現了實力廣電應有的文化追求。
作者: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