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當隨時代》為什么值得我們讀?
《小強悅讀會》領讀人小強: 浙江省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浙江教科影視頻道主持人。
頻頻出圈的“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出版了一套百日文集《筆墨當隨時代》。
收錄“浙江宣傳”創號100天內發出的200多篇原創文章,包括時事評論、理論解讀、行業觀察、人文歷史等多個領域。全網“爆款”文章《嘲諷“小鎮做題家”是一個危險信號》、《歷史不會濃縮于一個晚上》等等都在其中。
一個“說人話、切熱點、有態度”的公眾號,出版了一本怎樣的書?已經發表過的文章。如今拿起紙質書,我們還能讀到些什么呢?
讀“浙江宣傳”的成長,讀《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意。
“浙江宣傳”最初的幾篇文章主要是發表評論、表達鮮明的態度。比如《面對不確定,多一些篤定》這篇,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作者的觀點非常鮮明:“篤定來自應對不確定的信心和措施。我們唯有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以篤定應對不確定。”
再比如《他們,不該是“演員”》這一篇是探討當代的青年宣講活動,其中說到:“宇宙的盡頭不是考編,宣講的終點也絕不是比賽,宣講員的主要任務更不是‘表演’。群眾需要的,是真正的‘聲’入人心。”
而在這些評論之外,我們發現“浙江宣傳”開始慢慢加入了一些歷史、人文方面的文章。比如《剛剛亮相的版本館是個啥館?》這篇文章,說的是今年7月揭牌的杭州國家版本館。現在當然很多市民游客已經去實地打卡過了,但是當初開館之時,很多人都在迷茫:版本館究竟是什么?
這篇文章及時做了解答,介紹了什么是版本?杭州館有什么樣的特色?同時也在探討,全國僅有的四個版本館,杭州憑借什么可以占據一席?
文中寫到:“一磚一瓦、一棱一角的背后,更是中國人珍視版本、珍視文明的品格,是文潤浙江、文潤中國的底色。”
《文物建筑的大門可以敞開嗎?》這篇文章是在討論文物建筑到底應不應該用作商業用途?開頭舉了個例子,是位于杭州北山路的蔣經國舊居,它從2015年以來成了游人可以自由出入的餐廳、咖啡館。
杭州人對這件事可能還有印象,當年舊居改造的公示一發出來,就引起了社會熱議,有人贊同,也有人表示擔心。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市民和游客可以透過舊居的木窗格子,靜下來欣賞西湖風景的時候,這種“商用”反而打通了文物建筑和我們生活之間的界限。
文中這樣寫:“抵御‘拆’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不僅要用,更要翻著花樣地用好。在這方面,活躍的社會力量,正是能給古建筑帶來生機和活力的靈感來源。”
除了精彩的寫作角度和評論觀點,《筆墨當隨時代》還做了很多內容上的“創意”。
第一個創意,是“金句”。
和公眾號的排版不同,書中的每篇文章,在開頭都設置了“金句板塊”,摘取的是文章中相對精華的句子,比如:
與充滿朝氣、向往自由的年輕靈魂同頻共振,是“老字號”重新擁有“少年氣”的關鍵所在。
唐伯虎選擇向左走,浪跡山水,縱情花酒,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而王陽明選擇向右走,如同羅曼羅蘭所說的,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讀山,讀懂山的靜穆與厚重;讀水,讀懂水的柔情和剛勁。而讀禮堂,可以讀懂這里的鄉風民俗。
……
第二個創意,是同步推出了電子書和有聲書。
只要掃描隨書贈送的書簽就能閱讀電子書、收聽有聲書,而且這200多條音頻,都來自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的優秀新聞主播,滿載聲音的力量。
第三個創意,是署名。
在“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里,作者署名大多是“之江軒”,而在書里,每一篇都注明了作者的真實姓名。
在《筆墨當隨時代》中,我們讀到的只是創號100天之內的文章,但在圖書之外,“浙江宣傳”的爆款文章,每天仍在繼續呈現。《“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國漫崛起”還有多遠》等等,大家都在紛紛轉發、留言、討論。
有網友說:讀“浙江宣傳”的文章很過癮,因為它真正寫到了我們內心深處最想說的話。
也有網友說:讀“浙江宣傳”的文章很通透,他們真敢說。
……
“說人話、切熱點、有態度。”《筆墨當隨時代》,是值得我們反復閱讀的時代筆墨。
《小強悅讀會》薦書:
《筆墨當隨時代》
編著:之江軒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小強悅讀會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