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巧澤:踔厲奮發擔使命 勇毅前行新征程
今年以來,“寧波發布”平臺快速做大做強,各端協同發力,精彩紛呈,爆款不斷,光微信號增粉就有40多萬,還作為全省五個候選賬號之一被推薦參選全國百佳號。
我個人也有幸入選了今年省委宣傳部評選的“浙江好人·疫線面孔”名單。
接下來,我用三個詞向大家匯報從事政務新媒體以來的工作心得。
第一個詞是——沒有時間概念
作為寧波市委市政府官方發布平臺,我們在市政府新聞辦的直接領導下,始終堅守“權威發布、民生服務”的初心使命,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關注民生熱點,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網民關切。
要守好這個陣地,要求所有人沒有上下班時間概念,沒有白天黑夜之分,沒有休息值班之分,必須時時在線,隨時上線補位。
防臺、抗疫期間,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24小時應急發稿機制,全體小布三班倒,全力做好信息發布。一條發布出去的疫情稿件,在市民眼中可能就是簡短的幾句話,但是從我們接到指令開始制作到推送,歷經了編輯、調整、審核、校對,用最貼切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推送5分鐘,待機2小時”。
比如在剛剛結束的北侖疫情期間,有一天晚上我們接到防控辦指令,說是晚上會有新的病例軌跡要發送。從當天晚上8點接到指令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7個小時里,負責微信、微博、視頻的“三路人馬”始終保持著高度專注的應急狀態,最終拿到稿件到推送微信,僅僅過去5分鐘。而這也是我們應急值班時的工作常態。
雙休日、節假日對我們來說也都是“浮云”。記得從今年年初北侖疫情開始,所有人都舍棄了元旦、清明、五一等假期,周末也集體到崗值班。
當然,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深深地影響到我的“家庭地位”。
好幾次非值班狀態下,原本計劃要開車送女兒去幼兒園,臨時卻接到了主編“不合時宜”的指令電話,“疫情通報來了,剪輯視頻的同事在路上堵著,你抓緊跟上吧。”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換來的是家里兩位女同胞無奈的白眼。
正是每一位發布團隊成員的默默付出,保證了寧波發布的每一條微信、每一條微博、每一個視頻,都能及時、準確、權威地呈現給市民。
第二個詞是——沒有技能止境
多年來,寧波發布團隊一直在積極探索政務發布的呈現形式,而作為一名政務新媒體編輯,更是需要在不同的維度磨礪自己內在的深度,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六邊形戰士,編輯稿件、制作動圖、剪輯視頻、設計海報,總之就是無所不能。
我們也在不斷嘗試用更年輕化、更多元化的表達方式講好寧波故事。
比如以手繪漫畫長圖的形式,推出了《超燃!寧波長卷!》微信圖文,以SVG圖文形式結合盲盒概念推出的《快來打開,屬于你的2021寧波記憶!》,不僅互動體驗上佳,閱讀量也非常不錯。
而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今年的市黨代會期間,部門主任“強行”給我攤派了一個任務,讓我做一個有新意的新媒體產品出來。
任務“攤派”下來以后,我把目光投向了動畫,準備嘗試用動畫的形式制作黨代會相關科普。起初,我先咨詢了視頻組的同事,沒多久就被他們“勸退”了,“這個難度太高,要花很久時間才能做出來,黨代會馬上要開始了,肯定來不及了!”為此我“另辟蹊徑”,想到去找外援,讓廣告公司幫忙制作,不過看到他們夸張的報價后馬上就心如止水了。
為了趕上進度,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相關的制作視頻,終于摸索了出了一條“捷徑”,通過用gif的素材堆積成動畫,制作了《秒懂黨代會》系列視頻,雖然略顯稚嫩,但是獲得了不少市民的認可,視頻也被其他部門積極轉發。
正是源于不斷的創新,僅2022年,寧波發布微信公眾號就發稿2200余篇,產生“10萬+”稿件200余篇。我們的視頻制作、傳播能力也有了顯著提升,產出的優秀作品在全平臺收獲數以億計的播放量。
第三個詞是——沒有角色邊界
作為政務新媒體編輯,我們的角色“花樣百變”,沒有邊界。可以是圖文編輯,也可以是廚師、是客服、是主播,甚至是打包工……
從文博會第一次嘗試當出鏡主播,到中東歐博覽會直播帶貨,我們一次次打破了身份的“枷鎖”,不讓自己拘泥于固定的身份中。
團隊精心打造的“二十四食”欄目,我們都會時不時地客串廚師,制作相關的節氣美食,發掘出了諸多意想不到的潛能。
疫情期間,我們還專門成立了“客服天團”,在寧波發布微信、微博、抖音、視頻號等平臺設置民情回復板塊,收集網民求助、協助供需對接,幫助網友紓困解難。對團隊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體驗也讓他們終生難忘,特別是“零零后”編輯小汪,在疫情期間成功幫助了三位孕婦,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婦女之友”。甚至還有不少網友專程給寧波發布送來感謝信。
發布團隊的這項舉措,收獲了省、市領導的好評,成為網民眼中最權威的疫情發布平臺,以極強的擔當責任意識和極強的戰斗力打好了抗疫輿論戰。
回首過往,展望未來,我將以此次交流作為新的起點,認真積累、扎實鉆研,進一步做好政務發布工作,踔厲奮發擔使命,勇毅前行新征程。
(戴巧澤,“寧波發布”工作室編輯。2022年“浙江好人·疫線面孔”榮譽獲得者。)
作者:戴巧澤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