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妍靜:創新打法,讓舊聞新做也出彩
——《H5|魯迅的紅色朋友圈》獲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的背后
由“越牛新聞”客戶端推送的《H5|魯迅的紅色朋友圈》在2021年度浙江省新聞獎新媒體作品評選中獲得創意互動類一等獎。
魯迅雖不是共產黨員,但他一生與共產黨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特別創作《H5|同行,魯迅的紅色朋友圈》,運用時下流行的“連環畫+解密碼”形式,講述魯迅與共產黨人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創作這件作品的“心路歷程”以及作品存在的不足,和大家一起學習、反思,共同進步。
施妍靜記者
舊聞新做
制作《H5|魯迅與共產黨人》的契機,是魯迅紀念館主辦的一個展覽“山河赤子心 歲月崢嶸行——魯迅與共產黨人”。
事實上,早在2017年,魯迅紀念館相關工作人員就開始對魯迅與共產黨人的關系進行研究整理,并于2018年舉辦了“魯迅與共產黨人”專題展覽,以魯迅的一生為軌跡,逐一呈現魯迅與28位共產黨人的交往與情誼。至2021年,展覽已經展出了第4個年頭。
不僅如此,作為紹興名人之一,魯迅的題材,幾乎年年都做,確實屬于舊聞。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魯迅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他自始至終都肯定、理解與支持革命,并與共產黨人結下深厚情誼。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制作“魯迅和共產黨人的故事”對獻禮建黨百年、傳播魯迅文化都有著重要意義,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因此,當我看到展覽內容時,并沒有覺得這是一個“過時”的題材,就很重視它。思想上重視,是醞釀出一件好作品的首要前提。
創意為王
創意,是創作出優秀新媒體作品的重中之重。
魯迅與共產黨人的故事,是舊聞新做,更加離不開創意巧思。
而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應該運用怎樣的H5形式來呈現魯迅與共產黨人的深情厚誼,才能讓“舊聞”新意滿滿呢?
如果用傳統長圖形式的H5,很難將紅色故事做得出新出彩。思考再三后,我們決定打破常規,用時下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劇本殺”形式來呈現這個作品。
作品從構思到發布耗時1個多月,歷經素材收集、史料研讀、走訪紹興魯迅紀念館、腳本撰寫、連環畫手繪和H5生成等階段,并于202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日當天正式推出。
在腳本撰寫階段,我們查閱了很多的資料,研究魯迅和共產黨人的關系。魯迅,他和至少28位共產黨員結下過深厚的友誼。但如果這28個人都呈現的話,H5會非常冗長,也沒有重點。所以我們選擇了和魯迅認識“最早”的共產黨員李大釗,魯迅關系“最近”的共產黨員馮雪峰,魯迅“最愛”共產黨員許廣平,魯迅關系“最鐵”的共產黨員瞿秋白,魯迅“最親”的共產黨員柔石,這5個人物故事。
同時,我們將5個故事和“斗爭心”“愛國心”“啟明心”“愛情心”“知己心”5心對應了起來,用戶可以通過執行任務、追尋記憶、破解密碼等形式,來獲取“5心”。整個H5畫面精致、生動有趣,視角清奇、可聽可視,帶給用戶沉浸式的體驗。伴隨革命歷史劇《覺醒年代》群像曲《爝火不息》的旋律,用戶可在縱觀歷史故事的同時,在視覺、聽覺上獲得立體式的體驗。
在H5制作的過程中,我們也盡可能多地增加互動體驗,比如“查看檔案”“解鎖寶箱”“拍照打卡”等,最后用戶還可以生成專屬證書,在趣味的互動中了解了魯迅與共產黨人的故事。
《H5|魯迅的紅色朋友圈》作品截圖
用戶思維
H5,尤其是創意互動類的H5,必須站在用戶的角度來創作作品。
作品有了基本雛形后,我們就開始以用戶思維,對作品進行反復修改,細細打磨。
如,一開始作品中魯迅、許廣平、馮雪峰等人的手繪形象并沒有那么逼真,后期我們對照珍貴歷史圖片素材,對手繪形象進行多次修改,使手繪人物形象更貼近實際,使用戶更有代入感;
又如,一開始設定的H5操作規則是,需要執行完成5個任務才能生成最后的專屬證書,那么從時間上計算,完成一個任務需要2-3分鐘,5個任務都執行完成需要至少10幾分鐘,整個過程耗時太長。我們對規則進行了優化,根據用戶完成的任務數量,可以生成不一樣的證書,即完成1-5個任務,用戶分別會被評為“進步青年”“無畏青年”“不屈青年”“覺醒青年”“超凡青年”,為作品增添了更多趣味。
另外,我們還對H5的瀏覽方式、提示界面、視覺設計、音頻音效等細節進行了完善,給予用戶更加舒適的閱讀效果。進過修改,作品的體驗感更好了,用戶在操作的時也不會再產生“不會操作”“看不下去”等迷茫。
最終,作品《H5|魯迅的紅色朋友圈》通過精美的手繪連環畫生動呈現了魯迅與共產黨人的革命情誼,形式新穎,可看性強,增強了用戶對魯迅愛國情懷、戰斗精神的認知。作品由“越牛新聞”客戶端推出后迅速刷屏,受到老、中、青用戶關注,一周內累計閱讀量超過16.2萬,魯迅長孫周令飛也對作品高度認可,在朋友圈轉發。“走過百年,魯迅與共產黨人的精神依然燭照今人。”網友評論,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民族魂”,看了這件作品對魯迅與共產黨人的紅色往事有了更深入了解。
同時,該作品也受到了紹興魯迅紀念館等有關單位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款H5對魯迅文化、魯迅精神深入民眾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魯迅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品質提升
當然,《H5|魯迅與共產黨人》還是存在不足之處的。
首先,整個作品還是有些復雜,元素比較多,用戶在操作時容易誤操作。怎樣用簡單的方式,消化復雜的作品,是我們今后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第二是作品缺少現場感的內容,我們也想過去展覽現場拍攝,或采訪與魯迅關有關的人,如魯迅長孫周令飛,或魯迅紀念館的講解員等。但都因為時間的關系,沒有實現。以后,在制作新媒體H5作品時,我們也將增加一些現場感強的創作,讓作品更加豐富飽滿。
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技術手段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新媒體產品呈現在我們眼前,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我們將以《H5|魯迅與共產黨人》為基石,不斷錘煉技術,努力踐行“四力”,以用心、恒心、匠心精準策劃設計,提升內容品質,讓更多優秀的作品從同類型的新聞報道中脫穎而出。
(施妍靜,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作者:施妍靜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