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流量
無量化不評價。
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新聞從采集、生產到分發、反饋的全流程、各環節日益被量化,我們進入了一個流量時代。
不可否認,衡量傳播效果離不開必要的數據。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到新聞客戶端的下載率,再到網絡內容的點擊率,這些數據為內容生產提供了重要的評價標尺,但也催生了主流媒體的“流量焦慮”和“算法焦慮”。
隨著數字技術不斷迭代,媒體融合不斷深入,主流媒體如何辯證看待流量與內容的關系,以更好地發揮量化對于新聞傳播的正向作用,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
流量非常重要,但理清“流量邏輯”更重要。主流媒體高質量的新媒體產品,不單單在于追求傳播量和曝光量,還在于蘊含信息的承載量和含金量。
2022年1月17日,《杭州日報》“傾聽·人生”欄目以6000多字、一個整版的大篇幅,推出了《我們的天才兒子》一文,報道一位不為人知、患有躁郁癥的天才翻譯家金曉宇和他父親金性勇的真實人生。這個杭州版“美麗心靈”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文章第一時間由杭州日報新聞客戶端“杭+新聞”推送,迅速刷屏,沖上熱搜,成為爆款,全網閱讀量過億,其中“杭+新聞”閱讀量超過3000萬。
故事足夠沉重,講述背后卻是善意與溫情。人們感動的不是接踵而至的苦難,而是他們身上共同展現出來的人性中閃光、美好的東西,在困厄中積聚力量!皭凼且环N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無數的網友感慨于金曉宇在黑暗中尋找到光明的人生奇跡,也看到了他父母用愛點亮的燭火。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父母對孩子、孩子對父母的愛,如同生命的玫瑰,在荊棘中開出新的枝椏。
從這個“現象級”的傳播范例可以看出,“熱度”和“流量”背后,是有分量的、有質量的、有質感的人和事、情與理。主流媒體面對仿若湍急河流的海量信息和資訊,也要有“靜水流深”的價值堅守。“刻畫工夫初亦苦,終然芒角了無痕”!傲藷o痕”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段覀兊奶觳艃鹤印氛砹诉@樣的價值依歸和精神向度,讓人既看到了技術賦能,更看到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價值。
可見,新聞流量的核心是立體、真實的人,無論是AI、區塊鏈還是元宇宙,都不可能替代人們的真實情感、替代人們的價值觀。比流量更重要的,是主流媒體恒久的價值,主流聲音、主流價值在任何時候都是剛需。
真正的流量,是跬步的價值積累之后,呈現在大眾面前的“至千里、成江!,有助于人民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杭州日報《我們的天才兒子》報道版面(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供圖)
二
理清楚了邏輯,主流媒體如何“破圈”找到流量密碼?
不必諱言,曾經有一段時間,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并不是讀者和網友喜聞樂見的標簽。
一些主題報道高高在上、大而不當,只強調主流價值的表達而忽視了共識、共鳴和共情。比如說,一些新聞人物臉譜化、故事概念化、評論說教化,讓人不堪卒看。
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2022年,第32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錢江都市頻道自制的戰疫MV《浙世界那么多人》火爆出圈,全網點擊超過1億人次。許多人都說看MV感動,但看了視頻下方的留言更讓人破防,忍不住再轉一次。網友們在評論區互動:“太感動了,一大早看哭了,加油浙江”“不是浙江人,但是音樂一響我就哭了,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過年啊!”“生活在浙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風里雨里,浙里陪你”……可以說,視頻的熱度是被萬千網友的共同熱情點燃的。
這樣的新媒體作品將社會熱點、情緒熱點,以最為平和自然的方式敘述,見人、見事、見精神,從而達成媒體與群眾視角、語境的統一,形成了同頻共振。
展現生活的細節不排斥偉大,強調普通人的情感更不是解構崇高。面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大潮,就要有始終保持與受眾對話的能力,基于生活的細節、豐富的故事和生活基礎的主流敘述,有著“感染人、吸引人、打動人”的話語魅力,流量也就是水到渠成了。要破“流量”焦慮,找到流量密碼,還得返璞歸真,提高新聞質量才有流量,方為王道。
《浙世界那么多人》視頻截圖(浙江廣電集團錢江視頻供圖)
三
毋庸置疑,在全媒體時代,新聞競爭空前慘烈。
主流媒體的確需要關注、需要轟動、需要流量和傳播效果。但如果把流量、博眼球和轟動作為唯一目標,這就容易出現“跑偏”的跡象。比如,一些媒體為博眼球的標題黨、不經核實一度引起轟動,而后很快又發生大反轉的虛假信息也屢見不鮮,甚至還出現有意造假,影響惡劣的營銷事件。這樣“新聞”就已經不是新聞,當然也就談不上傳遞價值觀了。
一味追求博眼球、追求轟動、追求流量,或采訪不深入或根本就沒有采訪而以訛傳訛,置作品的內容品質于不顧,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僅“帶偏”了受眾,還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其結果必然就是失去受眾的信任,失去媒體的公信力。
網絡空間存在“尖叫效應”,嘩眾取寵的內容容易引起圍觀,做有意義的“爆款”才是主流媒體的追求。
要流量,更要有正能量。
去年,杭州臨安的一臺在直播間的愛心冰柜火爆全國。事實上,這只是一臺普通的冰柜,柜門的軸已有些銹跡,密封條也已泛黃。它成為“韻味杭州”慢直播的主角,全因一場“美麗的意外”:一名小伙子從冰柜里取走了一瓶水,后來卻還回了一箱水,成了當地的一段美談。
媒體就在冰柜前開啟了慢直播,大量市民甚至是外地網友通過網絡下單,將愛心送達冰柜,外賣小哥的電動車一度在冰柜前排起了隊。大家沒有留下姓名和身份,卻在一次次“默默無聞”中,將這份美德與善良匯聚成強大的力量,讓平凡的生活充滿溫情。愛心冰柜也就變成了全國網友的愛心接力運動,流量成為傳遞向上向善的力量。
贏得流量不是“討好”流量,而是以“有意思”的方式生產“有意義”的內容,以“有態度”的方式傳播“有熱度”的信息,讓正能量變成大流量。
互聯網技術發展至今,改變的不僅是生活,也在重構社會文化風格、語言體系、思維邏輯。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其著作《娛樂至死》中告誡人們: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今天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流量,重溫和思考流量的理性之聲,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
作者:季諧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