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玉紫楓:置身事內,重逢在熱烈的夏天
——在全省新聞界慶祝中國記者節暨好記者好作品頒獎報告會上的發言
寧波日報 單玉紫楓
單玉紫楓在全省新聞界慶祝中國記者節暨好記者好作品頒獎報告會上作交流發言(徐彥 攝)
演講視頻截圖(省記協供圖)
大家好,我是寧波日報記者單玉紫楓。
跑經濟新聞8年,6年都在跟外貿打交道。去年,不經意間,我們捧出了一個現象級網紅——
畫面中這個人,叫丁言東,寧波10萬家小微企業主一員。
在去年疫情最吃勁時,他報名搭乘了全國首趟商務包機——寧波飛往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航班。
憑著這張登機牌,他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還有央視新聞、焦點訪談……變成全國觀察外貿突圍的一個特殊樣本。
作為著名的外貿萬億之城,寧波每4個人,就有1個從事外貿相關工作。然而去年,國際局勢嚴峻、外需下降、疊加疫情影響,外貿出口遭遇斷崖式下滑,大量工廠停工停產。
訂單荒疊加心慌慌,一時間,外貿人一籌莫展。
統計顯示,截至去年5月底,在手訂單同比下降寧波企業超過50%。
在大量一線走訪中,更多來自企業的聲音被收集起來:“一次見面抵得上1000封郵件”,“外貿就是要走出去,一個客戶一個客戶去見,一個訂單一個訂單去接”。
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能不能建議政府包機,“護送”企業走出去,穩訂單拓市場?
這是一個當時看來,多少有些“癡人說夢”的建議:
首先,過程不可控;
疫情封控背景下,我們常常連小區門都走不出去,更別說走出國門?
其次,結果不可控;
花這么大力氣,冒這么大風險,會不會竹籃打水?
但,夢想還是要有的!
何況,寧波本就有包機傳統——早在2000年,寧海縣西店鎮120余名農民企業家曾集體包機奔赴廣交會,一時轟動全國。
包機,這一世紀初的創舉,為這些企業打開了國際市場。如今,他們當中甚至有了單項冠軍培育企業。
疫情之下,要暢通經貿往來的確不容易,背后需要政府精準施策、企業迎難而上,但無論多難,總要有人敢去試一試!
記者,不只是大時代的記錄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
在大量的一線調查后,我撰寫了內參《境外實地參展難,訂單荒亟待破解》,其中特別提到針對有強烈意愿出境參展的企業,發揮政府優勢,組織寧波包機!
去年6月2日,內參發往寧波市委市政府,很快,省市領導做出批示。
11天后,一個由商務、公安、外事、交通、機場、文旅等十余個部門組成的,涉外商務人員出境專班搭建完畢。
7月10日,在外交部、商務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寧波以空前魄力開出了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首趟涉外商務往返包機。
省市領導專程到機場,為這個僅有36人的首發團送行。
那一刻,丁言東內心五味雜陳。他不知道接下來在國外會遇到怎樣的困難,但政府的態度,讓他的焦慮一掃而光!
飛機抵達布達佩斯,丁言東馬不停蹄轉機飛往波蘭首都華沙,之后轉火車趕赴客戶所在的小城市。見面后,客戶第一句話就是“你是我三年來,見到的第一個中國人!”百萬美元訂單失而復得。
8月,寧波再接再厲發出第二批包機,這次,常態化成了大趨勢。有家公司一口氣派出10個人,順帶喊紅了一個詞——百團大戰,即派出100個代表團、走訪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兩批包機,寧波共拿下訂單20億美元,打響了出境穩外貿第一槍。
再后面的故事,大家或多或少可能都有聽說。
去年12月,浙江省全面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行動”。溫州、嘉興、金華等地相繼出動。再后來,省外江蘇、廣東、山東組團出發……一個個地方、一座座城市紛紛置身事內。
其中12月6日,寧波發起“百團千企萬人”行動,奔赴阿聯酋、印尼、日本,我有幸受邀作為唯一的隨團記者全程跟訪。
沒有想到,在阿聯酋迪拜BIG5展會現場,竟然偶遇正獨立參展的丁言東。驚喜之余,丁言東自豪地說,“政府敢闖、我們企業就敢干!”
這是跨海向洋的自信,也是心有所依的溫暖,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天地之間,一趟趟穿越疫情的政府包機,不僅飛出了信心,更飛進了人心!
故事還在繼續。
前幾天,我又給丁言東打了個電話——今年外貿形勢依然不好,外需縮減、訂單轉移、成本高企、利潤一降再降。寧波作為全國外貿大市,今年出口直到8月份,才實現了正增長。很多人叫苦不迭,不知道“網紅”老丁現在咋樣?
“會好的!”電話那頭,中氣十足。
得益于包機搶回的訂單,去年底公司已晉升規上企業。加上政府有求必應,今年上半年他又跑了十幾個國家,業務額翻番。
他說,“主要我太想發財了,到處跑,運氣又很好!”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我們都清楚,丁言東們的幸運,來自比黃金更珍貴的信心,更來自我們上下一心,永不言棄的“四千精神”!
很榮幸,他們的這分“運氣”里,有我一點點小小的助力。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也將繼續帶著這分榮幸,置身事內!
謝謝大家!
作者:寧波日報 單玉紫楓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