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00后”行走中讀懂“千萬工程”
重大主題報道的富礦怎樣挖出“新”與“變”
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組織10支小分隊
“00后”觀察員(左一、右一)和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左二)在磐安縣墨林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鄭浩。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 供圖
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和“八八戰略”“千萬工程”一起成長起來的“00后”怎么看、如何想?
“‘總書記和金華’‘八八戰略’一直是我們重大主題報道的新聞富礦,也是每年報道的主角。”11月27日,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方青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何把“規定動作”去模式化,有效提升報道的互動性、鮮活度?為此,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聯合浙江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金華市社科聯策劃推出了“‘00后’觀察·行走山水間”——“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特別報道,立體式、多維度聚焦因浙江啟動“千萬工程”所激發的金華“魅力村莊”萬千蝶變。
奏好蹲點“三部曲”
“‘00后’觀察·行走山水間”特別報道中,由專家學者、新聞業務骨干、“00后”觀察員組成10支小分隊,沿著當年習近平同志調研考察金華的足跡,深入八婺大地,行走探尋并記錄金華20年來的發展變化,以獨具青春風采的融合視角探尋發現山水間蝶變。
“00后”觀察員以在校大學生為主,為更好體會“千萬工程”給鄉村帶來的“新”與“變”,活動選取了金東區雅里村、東陽市花園村、浦江縣上河村、義烏市李祖村等10多個“千萬工程”典型村,作為觀察小隊的蹲點地。
如何帶領“00后”觀察員真正走近“千萬工程”?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總編輯范衛東介紹,報道策劃注重以小切口闡釋大主題,譜寫了蹲點“三部曲”,讓“00后”觀察員能夠聽懂“千萬工程”主旋律,并從多角度唱和,豐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樂章。
首先讓“00后”觀察員“跟著看”,由記者帶著走村入戶蹲點采訪,熟悉掌握情況,學會觀察思考;其次進行“集中采”,對話村支書、村民,自采自編圖文、短視頻等,通過微信、抖音、金彩云客戶端等多渠道發布,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最后鼓勵“大膽講”,寫觀察筆記呈現深度思考,同時鼓勵以宣講形式講好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故事。
就讀于武漢晴川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施麗遠,或化身出鏡記者,或以游客視角,先后在義烏市李祖村、武義縣后陳村、永康市大陳村蹲點。“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們常說學傳媒一定要貼近群眾、深入人民。在這次經歷中,我走過看過、拍攝過、寫過稿,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千萬工程’對這片土地的意義。”
青春視角描摹山水蝶變
浦江上河村緊緊圍繞“詩韻上河、云上生活”主題,探索出一條以強帶弱推進鄉村振興,村村聯合實現共同富裕的新道路;金東雅里村變羊腸小道為寬闊大路,家家戶戶實現雨污分流,蛻變為“水清、路平、燈明”的生態文明村;義烏李祖村改善村居環境,張開雙臂迎接外來創客,成為“年輕創客的天堂”……一個個美麗鄉村在“00后”觀察員的筆下、鏡頭中可親可感。
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泮佩瑜在蹲點中獨立完成了5個短視頻作品,“通過一次次深入采訪與考察,我深感‘千萬工程’并非是單一維度的一項決策,而是具有很強的關聯輻射效應,它一直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并實現了多方位的迭代升級。”
“透過‘00后’別樣視角,以體驗式報道語態感受‘千萬工程’帶來的巨變,立意新穎,形態鮮活,報道可看性更強,也賦予傳播更深、更實的教育內涵。”浙師大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朱毅峰表示,本次活動創新傳播形式,令人耳目一新,“00后”的想法和思考轉化成一個個新聞作品,讓重大主題報道有了更多年輕讀者,為思政育人開辟了新課堂,也帶來更多理性思考。
本次活動在11月結束,歷時半年,已推出電視系列報道12篇,分別在《金華新聞聯播》《百姓零距離》《小馬開講》等電視欄目播出,《金廣早新聞》同步播發報道;“00后”自采圖片近1000張、短視頻120余個,在微信、抖音、金彩云客戶端等平臺發布,吸引了眾多年輕讀者關注互動,全網傳播量超600萬。
作者:記者 黃琳 通訊員 鄭宇恒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