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增交流 創思維 東西協作促發展
——2023縣級融媒體東西協作交流手記
時間過得很快,我在德清縣融媒體中心為期一個月的交流學習結束了。通過這次縣級融媒體東西協作交流公益項目的駐點交流,增進了東西部地區媒體間的互動、分享了媒體融合發展中的經驗,為共同探索縣級融媒在內容生產、技術應用、傳播平臺等方面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進一步認識到媒體傳播尤其是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和傳播價值。
2023年12月20日至21日,我剛到德清學習交流,正值德清縣莫干山民宿大會盛大舉行。德清縣融媒體中心關于莫干山民宿的宣傳報道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為更好的熟悉和了解德清的宣傳方向,我馬上關注了德清發布微信公眾號和我德清APP客戶端,在這兩個平臺,我初次看到德清融媒每天短視頻的容量和發布內容。了解到莫干山民宿產業發展是德清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德清民宿行業興旺,環莫干山區域已經擁有各類民宿800余家。加上德清良好的生態環境、便利的交通區位,這里的民宿產業發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在德清融媒領導悉心安排下,我到政務活動部視頻組開始了學習工作。視頻組的主任熱情為我安排了辦公區域,因為我一直從事節目后期創作,我主動和視頻組負責制作的小伙伴們在一起工作。第二天我就有幸跟著部門的老師們去拍民宿管家張著福,這個短視頻是政務活動部《拾光記 山中青年》系列中的一集,屬于人物故事短視頻,而選擇的人物也很有代表性,張著福是德清縣800多家民宿4000多名民宿管家中的一員。所謂的民宿管家,就是為客戶提供住宿、餐飲以及當地觀光、文化與生活方式體驗等定制化服務的人員。德清的民宿業從簡陋的農家樂,到零星出現的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發展、專業管家來打理的民宿,這些人成為助推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采訪完張著福后,我又參與到視頻后期剪輯中,最后發布短視頻《有七部手機的新民宿管家》,短視頻用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從一位民宿管家的故事講開來,最后上升到全民共富,擴大全域旅游的高度,播出后收到良好效果。
短視頻《有7部手機的新民宿管家》截圖
所以說,一篇有效的報道,無論是以新聞報道的形式發出,還是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體現新聞價值才是最重要。一篇好的新聞報道必須具有新聞價值,即具有時效性、公眾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所以我們在創作一些社會熱點、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的時候,一定要體現新聞的價值所在。我們不只是報道事件的發生,更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影響和意義,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分析。
二、在德清縣融媒體中心政務活動部視頻組學習交流情況。
這次學習,一開始我就帶著學習德清融媒的短視頻創作這一目的而來。我發現,他們創作短視頻大致包括以下幾類:
1、政務活動部視頻組常規性的短視頻系列。像《漫步德清》和《山中青年》系列,還有《小鎮青年》等等。通過交流了解到,2023年,《山中青年》系列播出后,相關推文獲多個媒體賬號轉發,同時迅速登上抖音平臺熱榜,獲平臺創建的原創話題熱詞“這里是他們心中的童話王國”,兩小時內吸引超15萬人關注,線上傳播量超1200萬。《漫步德清》系列,從7月份開始攝制,每期一分多鐘,結合當下citywalk的概念,運用“商業旅拍+新聞短視頻”的形式,展現德清各地人文風光,目前已有11期。在最新出爐的“人民日報|新媒體鄉村振興傳播計劃傳播力榜單”中,《漫步德清》系列入選“優質內容榜”。
2、和政務活動合作的短視頻,拍攝大多是視頻組負責,創意策劃由產業發展部和政務活動部合作,也有獨立完成,像《德清嫂家教學堂》,《春晚來了》等等。
3、重大會議活動的短視頻,像莫干山民宿產業大會、杭州亞運會、聯合國地理信息大會等等,這些重要活動的短視頻從生產到發布,不是一個部門單純的工作,而是幾個部門聯合創作的成果。像民宿大會的宣傳中,對于會議性質綜述類的報道,以新媒體和采集中心的記者拍攝為主,對于大咖人物的采訪側記,匯總剪輯則由視頻組負責,各部門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
4、政務活動部視頻組制作的創意類短視頻,像記者節的《神秘的禮物》,教師節,2023溫暖回顧《成長》等等,我到政務活動部不久,正好趕上他們拍攝2023感動瞬間的短視頻《成長》,主題是記錄一年中的感動和成長,我也有幸參與其中,當了回群演,短視頻組的編導耐心細致地和小朋友講表演細節,攝像也配合默契,嚴格要求。
作者參與拍攝短視頻2023溫暖回顧《成長》
5、還有一類是主持人創作的短視頻。像《英溪晨話》《百變小柯》《浩然來了》等等,基本是一個主持人一種風格,《英溪晨話》偏向于評論性質,嚴肅一點;《百變小柯》以主持人小柯的嘗試體驗為主,輕松活潑;《浩然來了》基本圍繞短劇系列,自己創意,拍攝有自己去拍,也有和視頻組合作拍攝。
三、短視頻拍攝剪輯中值得學習的地方。
1、短視頻發布時細節滿滿;《漫步德清》是一檔邊走邊介紹德清風光的片子,唯美的音樂加上美女養眼的出鏡,欣賞感極強,這樣的宣傳方式會讓觀眾產生想去看看,旅游打卡的沖動。我看到他們在視頻編輯發布時很注重細節,將每一期走過的地方定位地址也打出來,告訴觀眾這是哪個地方哪個景點,這是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他們的短視頻在標題后面會注明作者的信息,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這體現的是對創作人員的尊重。
2、采訪過程中,攝像老師責任心滿滿。
我們在采訪民宿管家的時候,受訪者張著福是一位在莫干山仙潭村做了十多年民宿的青年人,在劉一凝老師和受訪者溝通的時候,攝像張欲飛老師已經開始自己找拍攝點,找采訪的位置和角度,定好機位,不會等著發號施令才開機拍攝。
在采訪時,當張著福講到:“擴大到七家以后,帶動大家,這樣自己也賺到了錢”,等他說完這段,攝像師張老師提出“剛剛講的一句有點不合適,你自己賺到錢是沒錯,但你既然講到帶動了大家,那就直接講帶動更多的人賺到了錢,共富共贏,不是更好嗎”。其實在很多時候,受訪者講什么話,我們自己都沒有理解透,更何況攝像老師,有時候也許要等到回去剪輯的時候,才會發現有哪句話講的不太準確。這種在現場能認真聽講,發現問題馬上解決問題的態度體現了一名優秀攝像師的責任感和參與感,我覺得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作者參與拍攝筏頭村竹絲青龍的制作技藝
四、參加政務活動部的其他采訪拍攝活動。主要是:參加“找尋先行者,百名記者基層行動員會”。參加亞運會志愿者訪談錄制。參加剪紙非遺傳承人吳金梅的拍攝。采訪吉祥小區民生新聞:解民憂辦實事有關社區下水管道維修的報道。采訪桑葉龍的非遺傳承人童寶松的故事。拍攝筏頭村竹絲青龍的制作技藝。
五、交流期間,指揮中心的沈主任還帶我去廣播事業部參觀學習。
參觀后,從我德清APP上關注了他們發布的廣播專題,空閑的時候打開來播放學習,在作了一番對比研究后,總結出一些我們臨洮融媒體在今后要借鑒的做法:
1、突破傳統,多通道傳輸的可視化廣播。就像我們電臺的傳統廣播節目,基本都是“你播我聽”,主持人播,受眾只能用耳朵去聽。德清廣播部創作的《鄉村領讀人》,讓廣播節目從單純的“可聽”變為“可視”。就像在廣播部的走廊墻上看到的“看得見的聲音”宣傳標語,讓人眼前一亮。他們利用APP圖文,視頻回放,單篇朗讀分條、多通道傳播,激活了電臺節目的傳播方式。
2、利用網絡直播,主持人和粉絲互動。讓廣播節目從單向傳播變為雙向互動,增強了節目的傳播力度。
短短一個月的學習,在美麗的德清,我看到了德清媒體同行們扎實的業務能力,嚴謹創新的思維理念,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這次學習交流讓我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時,也結識了好多良師益友,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提升了內容生產的思考方式。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將把在這一月中體悟到、借鑒到的方法運用到工作中去,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為縣級融媒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曉麗,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融媒體中心副總編輯)
作者:王曉麗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