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第二屆區縣市融媒體技能比武大賽在北侖舉行
拍視頻、寫推文、講新聞……10月26日,寧波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二屆區縣市融媒體技能比武大賽在北侖舉行。
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近年來,寧波各區(縣、市)融媒體中心在推進融合發展過程中,不斷破題解題,提升融合質效,發揮效益優勢,著力鍛造新質生產力。此次比賽,便提供了一個集中亮相、展示風采的舞臺。
此次大賽由寧波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寧波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縣級融媒體工委、北侖區新聞工作者協會、北侖區傳媒中心承辦。
來自寧波全市10支代表隊的49名選手齊聚一堂,分別參加“短視頻現場拍攝制作”“消息改網絡推文”“新聞現場說”三個項目的比賽,由專家評委組評比打分,決出單項個人獎和團體優勝獎。
“短視頻現場拍攝制作”是此次賽事中所需時間最長的一個項目。在張人亞黨章學堂,選手們以“張人亞黨章學堂和紅色小鎮”為限定主題,進行創意策劃和內容設計。在一小時時間內,選手們了解張人亞黨章學堂成立的歷史背景,學習張人亞及其家人共同守護黨的珍貴文獻的感人事跡,以故事化講述、可視化呈現、技巧化剪輯的方式進行深入創作。
他們有的跟隨講解員的腳步,依次前往學堂展廳、初心學苑、使命客廳、人亞廣場四大主題展廳取景;有的駐足某一展廳,凝視展柜中的珍貴文獻,思索如何將這些歷史片段轉化為動人的故事;有的化身“導演”,邀請游客共同參與拍攝……拍攝部分完成之后,選手們投入到緊張的制作環節,聚精會神、精益求精,一次次調整視頻的節奏、字幕和配樂,確保畫面銜接流程,呈現出最佳效果。
“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侖。本次比賽的主題非常具有北侖特色,在拍攝期間,我也碰到了不少鮮活的例子,從這些點出發,以小切口進行創作。”來自慈溪市融媒體中心的參賽選手方瀚哲說。
在“消息改網絡推文”的比賽現場,選手們需要在30分鐘內將基礎的新聞素材,以“梨花體”的樣式編輯一篇適宜在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等場景閱讀、傳播的多媒體圖文作品。這不僅考驗著選手們對信息的快速處理和整合能力,更是一次對他們創作熟練度和扎實文字功底的深度挖掘。
“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一條推文,還是蠻考驗人的。”北侖區傳媒中心參賽選手王昱嘯表示,此次本土作戰,機會難得,是對自身編輯能力的一次檢驗,“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爭取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全媒體時代,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和媒介融合的加速,“新聞現場說”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報道手段,更是出鏡記者的日常模式。在“新聞現場說”環節,每位選手均有6分鐘的準備時間和3分鐘的上場發揮時間。他們圍繞國慶假期假日氛圍展開講述,或以天一廣場的人流量為引展開介紹,或在保稅區模擬現場采訪,或對黃金等飾品的火爆銷售場景展開即時快評……不少在座觀眾認真聆聽,不時拿出手機拍攝。
“剛拿到題的時候腦子有點懵,上去講的時候也有點磕磕絆絆,之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也是自己的一次歷練吧。”象山縣傳媒中心參賽選手董小滋說。
經過激烈角逐,北侖區傳媒中心、寧海傳媒集團、鄞州區融媒體中心分別榮獲本次融媒體技能比武大賽團體優勝獎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北侖區傳媒中心張宏、余姚市融媒體中心徐霄鵬獲得“新聞現場說”一等獎;寧海傳媒集團羅孫志、鄞州區融媒體中心胡世洋獲得“短視頻現場拍攝制作”一等獎;象山縣傳媒中心胡星藝、北侖區傳媒中心王昱嘯獲得“消息改網絡推文”一等獎。
作者:寧波市記協供稿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