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臺州觀瀾獎獲獎人物風采
把握時代脈搏 講好臺州故事
為檢閱臺州市新聞隊伍建設的業績、展示臺州新聞界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記者節前夕,臺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在臺州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第二屆臺州觀瀾獎評選活動, 12位臺州新聞戰線的優秀代表獲此殊榮。
臺州觀瀾獎是臺州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每兩年評選一次。“觀瀾”一詞源于《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指盡心知命、追本溯源,獲知行為方式從而解決問題,寓意記者觀察社會之“瀾”。王觀瀾(1906-1982),臨海人,中央蘇區《紅色中華》報首任總編輯。
第二屆臺州觀瀾獎獲獎人物事跡
(按姓氏筆畫排列)
1、王熒瑤:守正創新 實干追夢
王熒瑤2006年進入臺州日報社,現任臺州日報時政部副主任。從事一線采編工作十余年,她要求自己做到“三勤”“兩不怕”,即腦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
2011年7月,在報道典型人物玉環海山鄉衛生院院長吳棣梅時,王熒瑤在海山鄉待了3天,同吳棣梅吃住在一起,跟著她坐船出診,從細微處展示吳棣梅的生活、工作、精神,并搶拍到她晚上坐渡船送臨產孕婦到縣城的珍貴鏡頭。在4000字的通訊《白衣娘姨吳棣梅》中,王熒瑤將吳棣梅的感人事跡娓娓道來,探尋蘊藏在她身上的時代閃光點。這一報道獲得2011年度浙江新聞獎三等獎。
2013年開始,王熒瑤負責臺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活動報道。這意味著她需要比以前更能吃苦、更加細致,也更需要一雙發現新聞的眼睛。
2014年11月24日,臺州市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運行中心正式開業。這是臺州小微金融改革的標志性舉措,屬全國首創。她當即決定大膽創新,多方采訪搜集資料,三易其稿,把設立信保基金的來龍去脈、具體意義剖析給廣大讀者,使這一題材重大的新聞兼具可讀性和傳播性。《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新探索——臺州在全國地級市首創小微企業信保基金》獲2014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全市重大主題宣傳優秀作品。
2、孫曉明:用聲音傳遞溫暖
2004年進入臺州廣播電臺FM100.1臺州交通音樂頻道,從最初主持音樂節目到娛樂節目再到資訊服務類節目,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臺州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交通廣播頻道信息部主任孫曉明獲得過不少榮譽。
從臺州市一等獎到浙江省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還參與了中國新聞獎作品《劇毒河豚丟失,全城緊急尋找》的制作,2016年獲臺州市廣播電視優秀播音主持人一等獎,在改革開放40年到來之際與搭檔制作《臺州早班車》改革開放特輯獲2018年浙江省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獎三等獎……
去年8月10日凌晨,第9號臺風“利奇馬”在臺州溫嶺登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直擊臺州的最強臺風,對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8月9日上午7點到12日上午7點,FM102.7臺州交通廣播(臺州應急廣播)抗擊臺風“利奇馬”融媒應急大直播不間斷直播。這是孫曉明近年最難忘的一次經歷。
72小時里,她與同事一起關注各方受災情況,第一時間通過廣播和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發布信息,更讓聽眾和網友一起參與互助互幫。電波中溫暖的聲音是對受困群眾最有力的撫慰和支持。《直擊臺風“利奇馬”》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獎廣播新聞現場直播一等獎。
3、牟毅:勤耕不輟 求索不息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除夕,臺州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副主任牟毅接到任務——馬上采制臺州防控疫情的最新報道當晚播出。當時已是下午四點,她一面組織相關稿件,安排在第一檔七點半的節目播出,一面調集記者多點采訪,制作稿件加檔播出。從下午到深夜,她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審稿、審片,每一處用詞、每一幅畫面都反復查看,提交相關部門審核后第一時間發布。除夕夜,她和同事們一直工作到深夜才離開機房,連年夜飯都沒顧上吃。
牟毅1996年8月進入臺州電視臺,一直在電視新聞采編一線工作,主創的《八任書記的八個“第一”》《探訪倒逼轉型中的“臺州制造”》等多件電視作品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2016年至2017年,牟毅任職的新聞中心策劃制作新聞專題《“首條民資控股高鐵”落地記》。片中涉及中鐵總公司、浙江省發改委以及復星領銜的民資聯合體等多方面的采訪,難度很大。牟毅歷時兩年跟蹤拍攝,奔波于上海、杭州、臺州、紹興等地,兩年間共拍攝三十多個小時素材,采到大量獨家素材;以最大誠意取得省發改委、省交投集團、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市鐵辦、市鐵投公司和復星集團等民企的理解和支持,拍攝到了很多獨家現場和同期采訪。最終,作品榮獲2018年浙江新聞獎新聞專題一等獎。
作者:臺州市記協供稿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