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牛”為啥這么牛?
市級媒體的融合改革出路在哪里?
上有央媒、省媒強勢下沉,下有縣級融媒體中心深耕本土,外有頭部商業平臺“攻城略地”,面臨三面“夾擊”的市級媒體,融合改革之路尤為艱難。
浙江有一家市級新聞客戶端,提供了參考路徑。
近日,來自省委宣傳部“輿論引導在線”應用的最新數據,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客戶端“越牛新聞”下載量破700萬,日均活躍量約20萬,在省內各市同行中,已連續數月實現大幅領先。
不得不說,確實很牛!
從2019年成立開始,回望三年多來的融合之路,“越牛新聞”能在重重包圍之下殺出一條“血路”,究竟有何秘訣?
1
“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里面打破是生命”。
步入困境時,敢為人先、舍得打破,往往能獲得新生。
綜觀省內各市,“一城多媒”情況普遍。
而“越牛新聞”另辟蹊徑,化被動為主動。2019年4月,紹興日報社和紹興廣播電視總臺整合成立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開創省內同行先河。
機構的整合,帶來的是資源聚合。
以往分散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資源,通過機構重組,被集納至統一平臺。
跳出了傳統媒體的“平面思維”,得以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接地氣、符合時代的氣息貼近受眾,讓新媒體傳播越來越接地氣,實現了“1+1>2”的聚合效應。
2
以內容建設為出發點,加快形成高品質內容生產機制,始終是媒體深度融合的根本。
攻守兼備、從容布局,守好新聞主業的同時,創新工作機制,主動拓展領域,參與社會話題,讓內容生產更飽滿。比如:
* 推出融媒體創新工作室機制,靈活運用短視頻、H5、VR等新媒體手段;
* 大膽起用年輕人,摒棄“官言官語”,站在用戶角度解讀新聞事件;
* 關注社會熱點話題,打造《越牛調查》《你拍我改》等輿論監督類欄目;
* 開設“有事找小編”“越牛報料平臺”等互動欄目,暢通民意訴求渠道;
* 聯合政府部門和商家,策劃推出越牛民宿節、越牛相親會、越牛招聘會等品牌活動;
* 建立“越牛社群”“牛粉社區”,讓各行各業的普通老百姓都成為內容生產者。
3
新媒體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有了優質的內容,還需要擴大傳播渠道,將“好聲音”傳播得更深遠。
這個時候,搶占先機、踩準節拍,往往會讓你事半功倍。
先后抓住兩輪政府消費券發放的契機。第一次發放時,積極爭取作為政府消費券發放的唯一途徑,下載量猛增370萬。第二次日活超過200萬,甚至撐破了技術公司的云存儲流量。
同時,還積極服務著抗疫大局。
相信很多人直到現在,仍對兩年多前,疫情爆發初期的一張照片《最萌鞠躬禮》印象深刻,這張暖心傳遞著醫者、患者之間互相尊重與關愛的“穿越”照片,一經推出就全網刷屏,并成為紹興的城市公益廣告。
還有,《隔離病房里最暖擁抱照》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轉載,全網點擊量超過2億人次。
今年上虞疫情期間,第一時間開設“戰疫求助平臺”,實現用戶粘性增長。
一次又一次的出圈,一波又一波的漲粉,正是越牛新聞的“牛氣”所在。
作者:之江軒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