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瑾瑾:平凡的日子就是幸福
9月份,我辦了件大事——我結(jié)婚了!
可能很多人也有切身感受——干媒體工作,結(jié)個婚可真不容易!這大半年,我的備婚進程和溫州幾輪的新冠疫情緊密相連,下面我來分享幾則我的備婚日記。
3月10日 今日計劃:試婚紗 完成情況:完成
昨天晚上,溫州出現(xiàn)今年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今天約好要試婚紗,我打算早點去。中午,我刷到一條視頻,畫面里是一個穿著紅馬甲在核酸檢測隊伍旁忙碌的志愿者,字幕說:“今天原本是她舉行婚禮的日子……”
同為準新娘,我知道籌備一場婚禮有多繁瑣。換下白婚紗,穿上紅馬甲,做出“這么剛”的決定,這位“準新娘”讓我敬佩,更讓身為記者的我觸動。線索指向不明,我“大海撈針”,一個個街道打電話去問,終于找到了這位新娘子——潘悅。疫情突如其來,作為一名黨員,潘悅和丈夫決定響應政府號召延期舉辦婚禮。家人不理解,親友不支持,夫妻倆一個個去解釋、說服。我聽了她的故事,又補充采訪了全市青年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的情況。稿件在“掌上溫州”新聞客戶端首發(fā),閱讀量很快突破10萬。潘悅的故事一次次被人轉(zhuǎn)發(fā)點贊,網(wǎng)友說,在她身上看到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這讓采寫稿子的我心潮澎湃。
正式完稿已經(jīng)是晚上8點多。婚紗店催了我N次,匆匆趕去,店里只有我一個客人。店員問:“你一個人來啊?”我這才意識到,其他新娘肯定都會有閨蜜、家人陪著來。氣氛一下子悲壯起來,我腦子里BGM(Background music 背景音樂)都有了:“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回家后媽媽聽說我是一個人去試婚紗且遲到,也心疼不已,怪自己沒能陪我去。但我覺得,相比延遲婚禮的潘悅,相比那些放下“小家”、為“大家”奔忙的志愿者們,一個人試婚紗真的沒什么。我是一名記者,我很高興能記錄下他們閃著光的那一刻。
3月24日 今日計劃:試妝 完成情況:未完成
我心動很久的化妝師終于有空了。我提早請了年休假等著試妝,沒想到先等來了領(lǐng)導的微信——“溫州市區(qū)第一個封控區(qū)今日解封,住戶要從集中隔離點回家,可否先去采訪?”我想:行唄,抓緊點應該還能和化妝師湊得上時間。
在采訪現(xiàn)場等了一上午,載著封控區(qū)296名被隔離住戶的大巴終于緩緩駛來。車上,有封控期間每天堅持化妝的女醫(yī)生,有迫不及待想去跳場廣場舞的阿姨,還有想早點見到孫子孫女的爺爺奶奶……初三女生黃鈺涵把隔離餐盒上的便利貼也帶了回來,她指著紙上的“加油”告訴我,這讓她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我再一次記錄下這些普通人,記錄下他們最真實的心情。在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防控期間,部門、社區(qū)、市民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協(xié)力抗疫的動人一幕,就如社區(qū)主任所說,解封是“集體的勝利”。住戶們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而我在他們身上則體會到了——平凡的日子就是幸福。
最終,我還是沒趕上和化妝師的約定時間,但收獲了“平凡即是幸福”的我并不失落,那一天,我的心被一群回家的人填得滿滿的。
8月21日 今日安排:一場特別的約會 完成情況:完成
婚禮準備時間不到半個月了。萬萬沒想到,疫情再度來襲。為方便市民,溫州市區(qū)一些核酸采樣點服務(wù)時間延長到了晚上12時。我告訴男朋友,約會去吧,陪我夜探核酸檢測點,寫《零點報告》。午夜的核酸檢測點,人來人往很熱鬧,卻又井然有序很平靜。值班的是兩個20歲出頭的小姑娘。她們說:“大半年沒怎么休息過了。”父母在縣里老家,也沒能“常回家看看”。只要防疫需要,她們都在。
我采訪并記錄。一旁的男朋友突然很感性地說,社會需要她們那樣堅守的人,也需要像我一樣記錄的人,讓每一次事件有跡可循。所以,他覺得我的工作挺棒的。
我心想,這男朋友真沒選錯。
疫情已經(jīng)持續(xù)三年,我身邊每一位新聞人都處在“時刻準備著”的戰(zhàn)疫狀態(tài),他們或暗訪查補防疫漏洞,或換崗體驗防疫艱辛;深夜奔赴封控區(qū),通宵剪輯短視頻,拼盡全力,把客觀真實的一線信息傳遞出去,將戰(zhàn)疫中的奉獻和溫暖銘刻下來。時代在變,但記者的職責和使命不變。我們記錄這些人和事,一次次觸摸到平凡人身上蘊藏的堅韌力量;我們傳播這些堅韌和美好,帶給更多人鼓舞和滋養(yǎng),激勵人們滿懷希望、踏實向前。
(姜瑾瑾,溫州都市報記者。)
作者:姜瑾瑾 編輯:劉卓文
- 【專題】中國記協(xié)2024“新春走基層”
- 【浙江省記協(xié)】新媒體師資庫報名入口
- 36次獲新聞大獎,她“計”從何來
- “有人唱衰記者行業(yè),我哪有資格歇腳?”
- 4位潮新聞記者編輯分享“必殺技”
- 請問:同一條文化河流,誰應先跳下去?
- 中國記協(xié):這些“活魚”,抓得好啊!
- 唐海根:用愛堅守用情監(jiān)督
- 社長對話縣委書記丨綠色發(fā)展,安吉探新路
- 紹興媒體人走進上虞 致敬家鄉(xiāng)新聞前輩
- 紹興日報以跨版形式推出“同心同行”報道
- 趙永軍:縣級融媒記者在北京的二十大時光
- 尹思源:我在封閉管理區(qū)一線采訪感受
- 徐夢潔:深入采編一線 創(chuàng)作優(yōu)質(zhì)新聞
- 朱萍萍: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zhì)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