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用輿論監督推動社會進步
我是新聞戰線上的一名老兵,1998年大學畢業就開始從事新聞工作。
我做過民生新聞,當過時政記者,也擔任過欄目的制片人。目前主管的兩檔節目《臺州深觀察》《大民討說法》都是輿論監督欄目,這兩檔節目也是浙江新聞名專欄。
作為媒體的一項重要功能,輿論監督具有雙刃劍的性質,曝光問題能引發關注,促其解決,但把握不好,容易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要通過建設性的輿論監督,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效應,推動被曝光問題向著積極、正確的方向發展。
2016年,臺州一位女孩中了10萬大獎,卻擔心是騙局不敢領獎。高建平在玉環采訪女孩一家,最終,幫助女孩從上海領回大獎(臺州市新聞傳媒中心供圖)
圍繞中心同頻共振
作為媒體,做好建設性輿論監督,發揮媒體預警作用,就要求媒體輿論監督必須圍繞當地的中心工作展開!杜_州深觀察》欄目以“聚焦熱點、引領輿論”“圍繞中心、推動工作”為基本定位,輿論監督緊緊圍繞臺州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部署以及社會熱點的有效引導進行,致力于推動中心工作的落實和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的治理。
2019年,我們圍繞重點工作“狠抓產業項目,大抓實體經濟”,推出了系列輿論監督報道《督戰2019》,聚焦進展慢的項目,重點關注項目落地、開工以及進展緩慢背后的難點、堵點。播出報道20多期,持續時間7個多月,使一大批老大難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有力地推動了中心工作的落實。這組報道當年獲得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二等獎。
今年3月23日,臺州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市區高質量建設“五大攻堅”行動,《臺州深觀察》迅速跟進,我們策劃推出《攻堅2022·破難》《攻堅2022·問路》《攻堅2022·揭疤》三大系列輿論監督融媒報道,曝光問題,推動工作整改落實。目前,已經播出相關專題30多個。通過持續監督,市區閑置的村留地得到了開發利用,斷頭路被打通,城市“爛瘡疤”區塊得到有效更新。
2018年,在通俗理論節目《墾荒精神不老》錄制現場,高建平在調試攝像機位(臺州市新聞傳媒中心供圖)
理性分析善意引導
做好建設性輿論監督,必須堅持新聞的客觀公正原則,做到實事求是反映問題,準確客觀描述新聞事實,并把握好評論尺度,做到剖析問題到位,給人警醒、引人深思!杜_州深觀察》的評論是欄目的特色,實踐中,我們堅持做既有深度又有分寸的引導性評論。省廣電局《視聽評議》曾刊載文章《深度調查探實情 理性點評引深思——<臺州深觀察>近期節目評析》,文章對《臺州深觀察》的評論這樣評價:“言辭理性、客觀,頗有深度,讓人眼前一亮,有利于引發深思,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對于觀眾找準方向、鼓起信心,建設美麗臺州起到推動作用”。
聯動合作助推工作
為了實現建設性輿論監督,我們不斷強化輿論監督的實效性,融合多元力量,積極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動協作機制!杜_州深觀察》同臺州市委督查室、市創建辦、臺州市政府直線電話受理中心、市垃圾分類辦等部門建立了緊密協作關系,共同推動被曝光問題的解決。
今年,我們在臺州市委宣傳部、市委督查室的指導下,推動實現了《臺州深觀察》的輿論監督上線,也就是將曝光的問題,上傳到省里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媒體監督子應用上。上線后,責任部門的響應更快速,問題解決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同樣是輿論監督,《大民討說法》的定位是幫助老百姓維權,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洞竺裼懻f法》在全國首創帶著律師采訪的模式。近年來,《大民討說法》和浙江海貿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合作,通過律師參與調解,通過法律的力量,推動問題的解決。開辦以來,《大民討說法》為群眾解決了4000多個糾紛,收到當事人的錦旗120多面。媒體與法律的“雙劍合璧”,形成了基層治理的“媒體模式”,對于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大民討說法》通過輿論監督,為仙居村民解決了公路影響村莊安全問題,群眾現場送上錦旗(臺州市新聞傳媒中心供圖)
融媒創作多端分發
隨著媒體融合的進一步深化,我們目前也在推動輿論監督的融媒化,不斷推出輿論監督的新媒體產品。2021年下半年,我們對街頭的流動加油站進行了輿論監督,以此創作的短視頻《暗訪直擊丨“打不死”的街頭流動“加油站”:“黑油”從哪來?》獲得2021年度浙江新聞獎新媒體短視頻一等獎。目前《臺州深觀察》和《大民討說法》基本實現了全媒分發。這將進一步推動輿論監督取得更好的監督效果,也將助推媒體進一步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
(高建平,臺州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作者:高建平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