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新:大愛無疆,希望花開
在我的記者生涯中,那是一次極為普通的采訪。
也因為29年前的那次采訪,我接到了報社的通知,讓我在“六一”前去參加一場冠名杭州那曲“希望花開”的時光分享會。
1995年8月,杭州援藏干部姜軍發自西藏那曲的一封求助信,經過杭州日報編輯部的策劃報道,瞬間成為了杭州市民奉獻愛心的大事件。媒體一呼百應,捐款的杭州市民從四面八方趕來,有孩子儲蓄罐里的壓歲錢,有老人在捐款單上只寫“一點心意”留下的紙幣,也有企業家出差路上叮囑單位送來的善款……
當時稱作“援藏愛心特別行動”的募捐活動,在短短一周內,很快籌集了225萬元善款。主辦單位趕緊發布捐款已經夠了,活動結束,感謝市民的公開信。許多人趕在活動截止前匆匆趕到報社捐款點,為的是獻上自己的這份愛心。這些善款即刻匯往那曲,次年就在藏北高原建起了設施齊全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學”。
按照編輯部分工,原本1995年那次活動報道的主力是女記者林潔。 8月31日是愛心捐款截止日,在跑時政新聞的我接到總編輯舒士越的指令,要我去采寫最后一天捐款現場的側記,對整個活動過程作一個簡要的回顧小結。雖然是臨時受命,但我深感責任重大,31日一早就趕到設在報社大門口的捐款點,現場采訪,捕捉新聞。
“杭州人的一片愛心再一次得到充分的體現!
“那么多充滿愛心的杭州人是值得好好寫一寫的,而那么多動人的事例又豈是一篇報道所能容納得了的呢?”
這是我在《愛心的匯聚》這篇捐款活動的壓軸報道中,寫下的發自內心的文字,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只有樸實的真情流露。
而這次無心碰上的采訪,為我后來與遠在藏北高原的杭州援藏干部,建設中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學,多了一份情感的聯系。
1996年我與省市新聞單位同行在西藏那曲采訪。
1996年5月,我奉命赴西藏采訪一個三次進藏的重大典型人物,浙江臨安籍氣象干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金水。陳金水曾在距離那曲139.4公里的安多縣氣象站工作,在去安多的路上要經過那曲。因此,我在杭州出發前,就把順道去那曲采訪杭州援藏干部和由“援藏愛心特別行動”援建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學”,作為西藏之行的任務之一。
在那曲縣政府大院,我們如愿見到了魏爾平、姜軍、何渭民、張士興四位杭州援藏干部。姜軍在接受采訪時說,杭州開展的“援藏愛心特別行動”,對援藏干部的工作是強有力的支持。魏爾平告訴我們,杭州援建的希望小學正在抓緊施工中,縣里非常強調施工質量,預計到八月中旬即可按期竣工。
采訪中得知,時任那曲縣委書記的援藏干部魏爾平與我同歲,言談間多了一種親近感。那時候不像現在,見面加個微信,回杭州后我與遠在那曲的同齡人魏爾平還保持了通信聯系。
感謝杭州日報舉辦這次紀念援藏30周年杭州那曲“希望花開”時光分享會,讓我們當年參與報道的同仁在時隔多年后重聚,與當年我們的報道對象、熱心捐款的市民代表在演播室共同回顧那段難忘的歲月,與那曲杭州希望小學的藏族師生相聚在西子湖畔。透著高原紅的臉龐的孩子們,伴著一聲聲“扎西德勒”,熱情地給我們獻上潔白的哈達。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年杭州人的大愛之心,為需要幫助的藏族孩子送去溫暖和陽光!霸貝坌奶貏e行動”早已載入了杭州的史冊,30年過去,當年活動參與者重聚時,一幕幕往事仿佛還在昨天。
我們相信,這種善行和影響還將在杭州這座城市長久地延續下去。
作者:陳培新(“清風皓露”微信公眾號) 編輯:劉卓文